阴影
阴影 阴影
008版:视觉新闻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百花齐放 春满园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9 年 1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辉煌新洛阳系列报道之十
百花齐放 春满园
记者 高山岳 曾宪平 崔宏远 高均海 摄
  洛阳高校学生进行舞龙表演,助兴第25届牡丹花会。
  大型舞蹈史诗《河洛风》。
  洛阳戏校学生在洛阳歌剧院表演。
  文化庙会上展示的绝活。
  民乐古筝表演。
  2008年洛阳春节文化庙会上表演皮影戏。
  世界钢琴大师理查德·克莱德曼在洛阳献艺。
  嵩县周末文化广场活动。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大门。
  昔日难得的精神盛宴,今朝成为人们的日常“佳肴”;过去局限于城市居民的特殊待遇,如今已是城乡共享。改革开放30年来,洛阳从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计划性的文化产品供应到尊重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自主选择,从文化精品创作到文化产业发展等都迎来了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春天。

  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农村数字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都取得长足发展。现在,洛阳市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的目标;广播覆盖率达95.58%,电视覆盖率达96.21%,偏远地区的农民基本上都能够享受到丰富的文化成果。

  近几年来,洛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挖掘民俗文化、特色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增强了文化竞争力,取得了喜人成绩——编制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创作了《王二牛和他的足球学校》、《消失的小学》、《愤怒的钢琴》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积极发展广告艺术、文化创意、网络动漫、娱乐休闲、艺术培训等新型文化产业。截至2007年,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达到1200余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万余人,产业化收入达1亿多元,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洛阳市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文化遗产不仅反映文化脉络的传承,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亮点。近年来,洛阳抓住国家实施大遗址保护的机遇,不断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加大投入、广泛宣传等方式,积极申报丝绸之路起点等;先后完成隋唐城定鼎门、汉魏故城阊阖门和偃师商城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启动隋唐城明堂、天堂及汉魏故城城墙保护展示工程;开工建设河南壁画馆和洛阳匾额博物馆。目前,洛阳市拥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2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资源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洛阳对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体会越来越深。近几年,全市各大公园、博物馆免费开放,“河洛欢歌”、“欢乐新农村”、广场文化狂欢月、全民读书月、送书下乡、“欢乐进社区进军营”等公益性群众文化文艺活动等蓬勃开展,对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塑造城市精神,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武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