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忠 诚
“红色收藏” 背后的故事
思语花路
母亲的期盼(国画)
妙解《喝醋歌》
考试一小步,教学一大步
美国总统 在卸任之前
新闻网广告
遗失声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1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红色收藏” 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刘爱国 见习记者 曾宇凌
  在市文化局和市图书馆联合举办纪念毛泽东115周年诞辰“伟人毛泽东大型系列收藏展”上,有着洛阳 “红色收藏家”之称的闫凤岐老人的藏品引人注目。昨日,老人讲述了20多年来痴迷于毛泽东纪念品收藏的人生经历,以及一件件藏品背后的感人故事。

  ●踏上收藏之路只为留住毛泽东音容笑貌

  闫凤岐说,如果没有共产党和毛泽东,就没有我的现在,就没有我与毛泽东纪念品之间20多年的不解之缘。

  闫凤岐幼时全家“闯关东”落脚到沈阳,他上不起学,每天只能随着父亲到街头给人擦皮鞋。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0岁的闫凤岐背起书包走进沈阳府北小学。他说:“读不起书的时候,日夜盼望能走进课堂,党和毛主席解救了受苦受难的贫苦百姓,我才有了读书的机会,为了感谢党,感谢毛主席,我必须好好读书。” 195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业学院,毕业后扎根洛阳。

  让闫凤岐踏上毛泽东纪念品收藏之路,还要从1976年9月9日说起,从广播里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后,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悲痛中。当得知第10期《解放军画报》出版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永垂不朽》的纪念专刊后,他立刻跑到附近的报亭买了一本,一遍遍翻看,至今还珍藏在家里。为了更多地留住毛泽东的音容笑貌,从那以后,无论是画像、照片还是书籍,他都想尽一切办法去搜集,几乎花光了大半生的积蓄,他的家至今还是白墙灰地,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有时为了挤出钱买一件珍贵的藏品,老两口不得不节衣缩食。

  ●上万件藏品背后的故事

  据闫凤岐介绍,目前他收集的各种毛泽东资料已有上万件,其中收藏毛泽东诗词、歌曲、书法作品集近1000册,毛泽东革命历史画像1000余幅,毛泽东各时期图片2000余张,毛泽东著作3000余册,毛泽东支持世界革命专题资料50余份,毛泽东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资料100余份。

  闫凤岐说,毛泽东早期的革命活动,主要靠画家用笔去重现历史。他收集的毛泽东在广州、武汉农讲所、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这些图画,都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闫凤岐特别讲到他收集的4张《开国大典》油画印刷品,是著名革命画家董希文的作品。他说,4张中只有一张上有两个麦克风,另3张都有4个麦克风。这些画面的变化,见证了中国近50年的历史风云变化,其中只有两个麦克风的那幅画,只在1954年作为年画印刷过一次,可以说是珍品中的珍品。

  展台前,闫凤岐拿起一本薄薄的册子说:“这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是我最珍贵的藏品,这是1957年全国掀起‘毛诗热’后,北京新华书店出版社最早出版的一本毛泽东诗词选,是在10多年前花400多元从一个书贩手里得来的。曾经有一对山东夫妇驱车数百公里到我家,表示愿意出2万元购买,被我拒绝了。”闫老说:“这本书是无价之宝,如果遇到有缘人,我会把这本书送给他,否则就是20万元我也不卖。”

  ●愿意将全部藏品无偿捐赠

  采访中,闫凤岐娓娓诉说着自己对毛泽东的深切缅怀和无限崇敬,眼眶始终是湿润的。在采访即将结束时,闫老说,我用了大半辈子来收集这些藏品,但是我一个人的宣传力量是有限的,现在如果有人愿意接收我的藏品,用它们建成一个专门的毛泽东收藏品纪念馆,我愿意把全部藏品无偿捐赠出来,真正让这些藏品发挥作用,教育子孙后代,牢记党的恩情,宣传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