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医疗费用增长800亿元,同时致使8万病人因不良反应死亡;我国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10年时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却只需两年,未来呈无有效抗生素的可怕趋势。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计划”启动仪式上,上述数字和事实击打着每一个与会人员的心房。
医学界流行一种说法: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但买抗生素却很难。然而,我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据了解,虽然经过多方的艰辛努力,但是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在2007年仍然高达74%,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也在21%以上。其频率和强度都高于欧美国家20%~50%。一些医生和患者甚至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感觉不舒服就服用一点。
抗生素的滥用从技术上造成细菌耐药性增长,从而致使其自身在较短时期失效。上个世纪40年代,青霉素作为最早抗菌药物,成功地解决了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难题;随后问世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又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那时,曾有人断言,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当时,全球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但是,40年后这一数字猛增至 2000万。
这种尴尬境遇和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专家说,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菌药,都属于抗菌药滥用。广泛地、大剂量地使用抗菌药物加速了细菌的耐药性变异,从而使得药物本身没有了实际作用。
卫生部医管司评价处处长刘勇表示,目前我国每研制一个抗生素需要10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只需两年。“如果我们再不加以控制,过不了多长时间老百姓看病吃药就没有有效的抗生素可以用了”。因此,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将细菌耐药列为威胁人类安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失效只是滥用带来的一个恶果。它还造成了医疗费用的无谓增长和患者的死亡。抗菌药在杀菌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如影响肝、肾脏功能和胃肠道反应,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另外,它也可能导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作用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既然后果如此糟糕、如此严重,为什么抗生素还在大量无节制地使用呢?一是医疗技术水平的差距,一是因利益的诱惑。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调查发现,不合理用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有药可用与医务人员用药知识不足之间存在着差距。另一个主因跟以药养医的体制密切相关。
在医院的药品销售中,抗生素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医院进一批药,如不及时用就会过期报废,抗生素比其他药贵一些,如果医院用不掉,经济损失很大。”调查人员说。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