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在韩国感受春运
边塞诗里歌大风 旗亭画壁扬美名
诚 聘
广告
洛阳市九都东路养护大修工程及
西苑桥南北引道工程交通管制公告
新闻网广告
邮票别称知多少
云生远岫图(国画)
“农家土鸡” 礼品箱
声 明
每逢佳节倍思亲
文艺 短波
思路花语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1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边塞诗里歌大风 旗亭画壁扬美名
张亚武
  王之涣墓志简介:全称《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志石局部有缺损,文字24行,每行24字,存545字。上世纪30年代出土,现藏南京博物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提起这首脍炙人口的《登鹳雀楼》,很多人都知道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王之涣死后就葬在洛阳邙山,甚至其家族墓地也在洛阳。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他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而著称。

  据说,唐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诗人名气都很大,谁也不服谁。一天,下着小雪,三人到旗亭饮酒。旗亭里有几位歌伎正在吟唱当时的流行诗歌。一向自负的王昌龄开口说:“我们三人各有诗名,到底哪个人最好难以定夺,何不暗地里看看这些歌伎的演唱,看她们所吟唱的诗是谁写的,谁最多,谁就是第一名。”高适和王之涣一口答应。

  话才说完,一位歌伎打着节拍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唱的是王昌龄的诗句,王昌龄立刻在墙上画一道。另一位歌伎接着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她还未唱完,高适就在墙壁上画一道,说:“这是我的绝句。”不久又上来一位歌伎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还是王昌龄的。

  这时,王之涣站起来指着歌伎中最美貌的一位说:“她唱的如果不是我的诗,我再也不与诸位相争。”一会儿,那位最美貌的歌伎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正是王之焕的《凉州词》。

  如果这则“旗亭画壁”的传说属实,那么王之涣生前已经名声远扬了。

  王之涣墓志上世纪30年代被盗出土,现存南京博物院。墓志记载,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曾祖王信为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祖王表为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父王昱为鸿胪主簿、浚仪县令。王之涣在家中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20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年,便已穷经典之奥。

  因父为官,王之涣门荫冀州衡水主薄之职,但因他“气高于时,量过于众”而遭人诬陷。王之涣因此而拂衣去官,优游青山,不愿为官。他在家15年后,有好友劝其入仕,说久了他才答应,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做官时,他“在职以清白著,理人以公平称”。公元742年二月十四日,55岁的王之涣因病死于官舍,第二年五月二十二日葬于洛阳北原。

  墓志记载,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尝或歌从军,吟出塞,皦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至夫雅颂发挥之作,诗骚兴喻之致,文在斯矣,代未知焉。”这几句话,基本概括了王之涣的一生。

  虽然唐朝时王之涣已经名声远扬,但他的诗流传下来的仅有6首,除了《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外,还有《送别》、《宴词》等,而且史料对他的记载也非常有限。《唐书》中没有他的传记,《全唐诗》中关于王之涣生平、事迹的介绍也仅有30多个字。幸亏有王之涣墓志的出土,才弥补了这一缺憾。

  除王之涣墓志外,近年来,王之涣的祖父王表及祖母李氏、叔叔王洛客、堂弟王之咸和王之咸第五子王绾等王氏家族的9方墓志陆续在洛出土,说明王之涣家族的墓地就在洛阳。目前,千唐志斋博物馆共收藏有王氏家族7方墓志。

  根据记载可知,王之涣家族原籍山西太原,死后最早埋在洛阳的为王之涣的祖父王表。他曾任文安县令,晚年住在洛阳,公元699年死于洛阳遵教里家中,享年80岁,葬于邙山。他共有5个儿子,其中一子名字不详,另外四子的名字分别叫王昱、王洛客、王景和王昌,死后也都葬在洛阳。王之涣为王昱的儿子,王之咸为王景的儿子。

  根据1992年在偃师出土的《严仁墓志》书法及年代比照,专家认为《王之涣墓志》的书写者可能是草圣张旭,这使这方墓志弥足珍贵。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