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沉浸在欢乐幸福之中。一些“星点”的新春生活却与常人很不同,和往年大不一样。他们是如何过年的?请看本报记者春节期间的采访。
扶贫搬迁户:新居里欢喜过大年
昨日阳光明媚。临近中午,记者沿铁(门)磁(涧)公路向西约10公里,忽见路南一片黄墙红檐的村落,一排排房屋十分洋气。这就是新安县南李村乡江村——一个崭新的扶贫搬迁村。
在第八排中间,我们和村干部一起走进光振伟家。院子不大,干净整齐,3室2厅的房子,布局合理。客厅里,光振伟正和两位邻居在沙发上看电视聊天(如图)。
“如果不是扶贫搬迁,我们3家今年还要在山沟里的平房里过年哩。”光振伟感慨地说,他们都是去年10月搬迁来的,原来住在一公里外的山沟里,住的是砖瓦平房、土坯房、窑洞。
光振伟家的客厅有20多平方米,一圈布艺沙发,客厅一角摆放着一台饮水机。卧室里被褥、壁柜都是崭新的。客厅外侧是餐厅,约有10平方米,餐桌、椅子也都是新的。推开餐厅门,进入厨房,整体看着很上档次,女主人正在张罗午饭。
一旁的村干部说:“这厨房、客厅就是放在城里,档次也不算低。”一席话说得光振伟不好意思地笑了:“搬来时间短,到过年家具还没来得及置办齐,我在这130多户里算拾掇得不咋着的。”
告别穷山沟,头次在“小洋房”里过春节,光振伟和妻子满脸都是笑:“如果不是政府大力扶持,真不敢想能享受这好条件。”
光振伟说,大孩子在东莞打工春节没有回来;小儿子鼠年根儿才回来,过了年还要出去;自己农闲时也到县城找零活干,日子过得不赖。
“搬了新家,过年串门少了。”光振伟说出了今年春节的小变化。本报记者 王继辉 文/图
敬老院老人:自娱自乐过新年
大年初二上午,记者刚到孟津县朝阳镇敬老院门口,就听到一阵喧天的锣鼓声。
在敬老院里的小广场上,10多位老人腰系彩绸,正踩着鼓点欢快地扭秧歌。几名工作人员也加入其中,小小的敬老院里洋溢着无尽的新春欢乐(如图)。
“我们都喜欢扭秧歌,又热闹,又锻炼了身体!”见到有人来看,几位老人更加兴奋了。
工作人员介绍,入冬后,敬老院添置了500多元的娱乐设施,有彩绸、彩旗等,一冬天大家都在练习扭秧歌。现在,多数老人扭秧歌的劲头很大。过节这几天,院里还安排了唱歌、打牌等活动。
“初一早上吃了饺子,中午吃了水席,烩菜、丸子、鸡肉、鱼肉啥都有!”一位老人说。
走进几间住室,每位老人的床上都有两条棉被和一件棉大衣,有的老人床上还放着暖水袋。
朝阳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了89位老人,年龄最大的84岁。 本报记者 李银刚 文/图
“空巢老人”:盼儿女回家看看
春节里,记者走访发现:陪伴一些“空巢老人”的,是冷清和对儿女的思念。
家住老城区的徐大爷老两口有一个儿子,几年前去广州工作,并在当地买房成了家。这几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可徐大爷的家里却冷冷清清,过年自己在家做饭(如图)。
“春节前,儿子也动员我们跟他们一起去广州过年。可我们在洛阳习惯了,到了那里反而不适应。”徐大爷苦笑着说,过年得放鞭炮,可毕竟年纪大了,放鞭炮感觉有点危险,老伴劝他不要放了,听听邻居家的爆竹声也挺好。
除夕夜,徐大爷老两口一共包了40个饺子。两位老人围着餐桌,吃着吃着就掉下了眼泪。
“虽然孩子这几天打了好几个长途电话回来,不过人老了,就盼着安享天伦之乐。”徐大爷说,逢年过节孩子不回家,心里不是滋味。
“其实我们也理解孩子,在外奔波,生活也难,好不容易过年了还不能回家,心里肯定也挺着急。再加上又要照顾小孩,又要担心双方老人,他们的心理负担也够重的。”徐大爷说,明年春节,准备和老伴一起到广州去看看儿子和小孙子,和他们一起在南方过一回新年。
见习记者 王蕾 文/图
外地来洛者:独在异乡不孤单
余婷是湖北武汉人,大学毕业后到我市某广告公司上班,在洛阳孤身一人。今年是她离开父母过的第一个春节。
鼠年年三十,余婷去超市买了年货(如图),为自己准备了一顿丰富的年夜饭:二两芹菜饺子、一条外卖的西湖醋鱼、一碟亲自操刀做成的炒青菜,还颇为奢侈地开启了一瓶价格上百元的红酒。准备就绪后,余婷打开电脑,开启视频聊天程序,和远在湖北的父母“共进”晚餐。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余婷兴奋地跟家人庆祝:“干杯,祝爸爸、妈妈新年快乐!”
余婷说,除夕夜那天,她和父母看电视、聊天,一起“守岁”到次日凌晨两点多,大年初一一口气睡到中午,下午约了几个同事到KTV当了一把“麦霸”,吼出了新年的愿望。
余婷说:“随后几天,我会选择加班,把手头能做的工作尽量做完,然后回家过元宵节,给家人一个惊喜。”
大年初二一大早,余婷就去火车站买了回家的车票。她说,这个春节过得很开心,有朋友,有家人,有工作,一点不孤单。
见习记者 连漪 文/图
饭店服务员:忙碌之余也想家
大年初一中午12时,凯旋路与王城大道交叉口附近一家信阳炖菜馆热热闹闹,两名穿黄色工作服的小姑娘忙得不亦乐乎。
其中一名瘦瘦小小的姑娘梳着齐齐的刘海,一直在厨房与大厅之间跑着上菜,给客人添茶和端盘撤盘(如图)。直到下午1时30分,第一桌客人离开,我才在她收拾桌子时凑上去和她聊起来。
她叫李珂,家在巩义,现在是洛阳一所中专的学生,利用寒假出来打工。她说,春节期间,饭店服务员一半都回家了,包间需要一人照看一桌,大厅里每个服务员至少要照看两桌。正说着,顾客要求添酒精、倒茶水,她赶紧跑了过去。
“这几天包桌的顾客基本都是家庭聚餐,看到他们其乐融融,我也很想家。”李珂说,这是她第一次不在父母身边过年,“我非常想他们,但是过年加班有双倍工资,家里条件不太好,我想多挣些钱。”除夕夜,李珂给家里打电话拜年,然后和一起打工的3个同学到公园看灯展。“2月15日开学,我要提前几天回家看父母,再给他们买些礼物。”提到回家,李珂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本报记者 石蕴璞 实习生 刘可可 文/图
熊猫“冰点”:过年有点忙
“怎么这么多人啊?我还没吃早饭呢,你们别急着拍照啊,拍人家吃东西多不好看啊!”大年初一一早,在众多游客的目光中,熊猫“冰点”千呼万唤始出来。一看小木桥上有竹子,她笨重的身体突然灵动起来,跑到木桥上大嚼起来。
“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适合晒太阳睡大觉。”吃饱后,“冰点”开始琢磨着找个合适的地方睡觉了,刚悠悠地躺下,就发现园子外面有个人在瞪着眼睛怒视她,这是饲养员周礼元“爹爹”。
原来,除夕夜鞭炮阵阵,周礼元怕“冰点”受惊,陪了她大半夜,顺便贿赂了她一个苹果要求她大年初一好好表现。
吃人家的嘴短。“冰点”只好懒洋洋地绕着园子转了两个圈,沉思、喜悦、威武、秀美……各式造型摆了个遍。
累了。“冰点”从桥上下来飞快地跺着脚,摇头晃脑左一圈右一圈地晃悠,比刚才“勤快”多了。饲养员周礼元故意气她:“小样儿,饿了吧?还跟我耍脾气!”原来,这是“冰点”跟周礼元说的暗语,意思是:我饿了,快给我吃的!
见习记者 连漪 文/图
交通协管员:忙碌又充实
大年初一下午两点,中州路与解放路交叉口川流不息。红灯亮起来,两个手拿气球的姑娘谈笑着继续前行。张阿姨立即吹响口哨,挥动手中的小红旗,将她们拦退到白线以内……
张阿姨说,从去年7月成为交通协管员以来,她“单数日期上午班,从7点半到12点半;双数日期下午班,从下午一点半到晚上七点。每天至少站5个小时,虽然有时风吹日晒,有时腿酸脚肿,但我很知足。看到交通顺畅,大家出行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女孩跑来问路:“阿姨,请问百货大楼在哪儿?还有多远啊?”张阿姨认真给她指点。一辆自行车摇摇晃晃驶来,张阿姨用小旗把它拦下。骑车的小伙子问:“阿姨,您这儿有气筒没?我车没气了。”张阿姨忙给他指点。
轮岗休息时,张阿姨在不远处的台阶上坐下。她说,社区给零就业家庭安排岗位,她才有了这次工作机会,因此十分珍惜。因为是半天班,她还有时间置办年货,做好家里的事情,她也很满足。
将近下午4点,路口的行人和车辆依旧很多。张阿姨站在路边脸上总带着微笑:“全市有300多名协管员和我一样,春节上班,我感到很充实。”
记者 石蕴璞 实习生 刘可可 文/图
街舞爱好者:过年跳不停
大年初一早晨7点,不少舞蹈爱好者聚在王城公园广场上,在热烈奔放的乐曲声中欢庆新年。他们有的跳青春活泼的健身操,有的跳简单易学的老年健身舞,还有的跳难度较高的国标舞。一些围观的群众也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起来,公园的广场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左图)。
“新年好啊!”“恭祝你牛年发财啊!”舞场上,大家一边跳舞一边互相送上新年的祝福。
张大爷笑着说:“我几乎天天早上到王城公园跳舞,没想到春节的早晨还能看到这么多舞友在这里,气氛真是热闹啊!”他说,自己一直很喜欢舞蹈,退休后报名参加了老年舞蹈班。每星期一次的舞蹈课是他最期待的时候。春节期间不上课,不过到公园来跳舞可是每天要坚持做的事。
见习记者 王蕾 文/图
公交司机:过年正常出车
大年初一下午一点半,南村公交车场里,8路公交车司机马杰正在为爱车“大黑”做检查。“跑公交十几年,在车上过年已习惯了!”他说,公交司机常年上午班、下午班一周一换,今年他正好从大年初一开始,连续7天下午跑车。
原以为大年初一不会有多少人坐公交车的,谁知没过几站,人就越来越多,马杰专注开车,表情严肃。
路过牡丹公园时,马杰注视一眼,笑了笑对记者说:“我跟3岁的儿子说好了,明早带他和妈妈一起来逛灯会。”马杰的妻子在偃师教书,平时周末才能一家团聚。考虑到春节期间要出车,他们年前就回去给老人拜了年。
马杰满脸幸福和温情:“妻子很支持我的工作,过年过节我正常上班,上上午班不到5点就出门,上下午班回家不管多晚,她都热好饭等我。过年了,我要尽量多陪陪他们娘俩。”
本报记者 石蕴璞 实习生 刘可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