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稍纵即逝。不知不觉春节假期过去了,大家又重新回到原来的规律生活中。然而有许多人面对这种转变,内心感觉痛苦:在长假后上班的头两天,心情厌倦,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等。这就是“节后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过度放松
节后“花心”难收
春节长假一下子就让人从忙忙碌碌中解放出来,全身心地放松,想的全是如何吃好、喝好、玩好,无工作无压力,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然而长假期间产生的兴奋感和放松感仍然在节后对人产生作用。所以,即使上班了也延续着长假放松的情绪无法收心。
在广告公司上班的刘先生说,自己过了个懒散的春节,每天4件事:吃饭、睡觉、看电视、打牌,彻底“腐败”了7天。初七早上7点他被闹铃惊醒,极不情愿去上班,在办公室里没啥事,在电脑前坐了一天,心里总是慌慌的,浑身不自在,难受。这种对工作产生的抵触心理,竟然有点像小时候不爱去幼儿园的感觉。
四大症状印证
“节后综合征”
心理医生认为,人们习惯了假期里的轻松状态,一旦转入紧张的工作中,面对工作和压力,自然就表现出各种不适应的症状,如果有以下四大症状,那说明你真的患上了“节后综合征”——
症状一:困,想睡,提不起精神
似乎每次长假之后,刚上班的白领们都有这样的心情:累、疲惫、心不在焉。大多数都是因为在长假里玩乐过度,甚至通宵喝酒打牌等,打乱了以前有规律的生活,扰乱了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所以,按时上班时,就表现得力不从心、昏昏沉沉。
专家建议:针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睡眠时间要保证在7~8个小时。如果春节期间打乱了作息时间,晚上也不必过早上床,没睡意可能还睡不着,造成失眠。另外,在白天多做点运动,或者下班了逛逛街,这样晚上按时睡觉就容易入睡了。
症状二:烦,忧虑,不想上班
张先生连续休了七八天的假,一家大小热热闹闹过年很开心。不料,回到了单位,他却莫名其妙地多了不少烦恼———吃饭不怎么香甜,睡觉也不怎么安稳,甚至不想去上班。
专家建议:到了上班的时候,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因而对上班产生了恐惧心理。
专家认为,要把节后繁琐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梳理一下第二天上班该做的工作,提前安排工作日程,联系同事,谈谈新的工作计划,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中。
症状三:舍不得离开父母,惆怅
对父母有依赖感的人,离开家人之后,会产生分离焦虑情绪,这一点在儿童中最为常见。而一些成年人也存在分离焦虑,尤其在大家庭里长大的人,兄弟姐妹多,过年热热闹闹,一上班就觉得冷清,这个时候可以多给家人打打电话,排解自己心理上的孤单。
症状四:不想面对同事和人际交往
林小姐节后不想上班的理由有点特殊,她是害怕面对复杂的人际交往并为此而焦虑。
专家建议:不愿意面对压力、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贪图舒适和放松不是罪过。长假之后人们害怕面对上司、同事、客户等种种人际关系及工作压力都是正常的,这是我们身体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对自己不要有太多的责备,调整几天,很快就能重新适应。
未雨绸缪
淡化节日好过渡
实际上,出了问题才来想解决之道并不是上策,心理专家认为,未雨绸缪才是解决问题最聪明的做法,所以,为避免遭遇“节后综合征”,要学会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自然过渡。专家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帮助大家尽快恢复到工作状态中来:
淡化节日——春节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要把它看得太重,从思想认识上要淡化它,也别期望在节日就能彻底解放自己。
假期生活要过渡——原有紧张的生活方式不能完全丢掉,比如休息时间,上班时晚上11点休息,放假就推迟一个小时12点睡觉,可不能凌晨才睡甚至玩通宵当“夜猫子”。放假时的作息时间可以有稍微的调整,但不能完全打乱。
假期充电学习——逛逛书店,针对自己的工作购买一些书籍,充充电,与工作“藕断丝连”。这样就不会在节后对工作感到陌生、害怕。
适当运动——上班后,要保持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球,给身体一个缓冲期,这样也能有效地帮助解除疲劳,恢复精力。合理的运动通过肌肉与神经的相互作用,对自身生物钟的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慢跑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健身有助于舒缓精神紧张和兴奋,重新集中注意力,面对工作。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