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春节前后,到农村游玩的市民发现离市区较远的乡村,多数村容村貌保持得比较好;而在市区近郊的多数村庄,则是垃圾遍地,脏乱不堪。那么,市郊村庄为何多“灯下黑”现象?
按理说,城市近郊村庄的村容村貌应该比偏远村庄好。从地域上讲,这些村庄的村民已经逐渐“市民化”,卫生习惯应该比较好;从经济条件上讲,这些村庄所在乡镇的集体收入比较高,组织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活动、建设卫生设施、建立保洁队伍,都具有一定优势。
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很多城市近郊村庄的卫生状况却让人失望。一些近期到栾川、嵩县等地村庄游玩的市民发现,这些离市区比较远的村庄,卫生状况保持得反而很不错,让人领略了新农村的形象。洛龙区一位乡干部感慨:“每年乡镇财政投入也不少,机关干部还包村,可卫生差的现象还是经常回潮,实际效果很不理想。”
据了解,我市不少市级示范村的卫生长效机制落实得很好。新安县石寺镇渠里村村干部说,往年一过腊月廿三,村民都忙着办年货准备过年;没过新年正月十五,都忙着串亲戚或自家的事,村里的卫生顾不上管,乱糟糟的。今年春节,保洁员大年初一还清扫卫生,加上平时宣传教育,村民也比较自觉,所以卫生状况保持得比较好。
那么,城市近郊村庄的村容村貌为何多数保持得不好呢?
从采访情况看,主要原因有3个:
首先是卫生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据了解,城市近郊的村庄全部建立了保洁队伍等,但普及面远远不够。不少行政村只是部分村民组有保洁员,多数村民组没有建立保洁队伍,卫生长效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其次是乡村干部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一些乡村干部直言不讳地说,农村不比城市,就是这样子,脏点、乱点很正常。干部不重视,村民更漠视村容村貌整治。
再次是没有形成卫生保洁氛围。卫生面貌保持比较好的村庄都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同保洁的氛围,村民的卫生习惯发生了较大改变。而城市近郊的不少村庄,没有从思想上对村民加强宣传,促使村民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卫生整治工作只是“推推动动,不推不动”,保持良好的卫生面貌只是一句空话。
事实上,从暗访情况看,城市近郊村庄大多数基础设施比较好,但在村头、村中甚至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垃圾,基本上是一些生活垃圾:煤渣、果皮及其他杂物等。而且,这些村庄垃圾池内的垃圾没有堆满,垃圾池外却堆了不少垃圾。几步的距离,一些村民都不愿多走,这反映出村民的卫生习惯亟待改进。
如何消除城市近郊一些村庄的“灯下黑”现象,解决集中整治时好一段时间、整治过后回潮的问题?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有关人士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完善、落实卫生长效机制。
他说,一个村庄仅靠几名保洁员很难保持良好的卫生面貌,必须全民动员,人人自觉讲究卫生。在具体操作上,除了投入资金建立保洁队伍、完善卫生设施外,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宣传,制定村规民约,比如通过采取公开表扬、批评、处罚、评选文明农户等办法,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转变成新型农民,从根本上解决卫生差的现象反复回潮问题,让城市近郊村庄都整洁起来。
本报记者 王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