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聚 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携手斗旱魔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9 年 2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携手斗旱魔
我市掀起抗旱高潮,力争把灾情损失降到最低
  昨日,嵩县木植街乡杨家岭村村民陈秀珍和儿子利用微积水浇灌自家麦田。面对日益严重的旱情,木植街乡组织乡村干部积极动员群众对微积水工程进行修复,充分发挥微积水功能,有效缓解了旱情。
  麦苗干得遇火就着。
  挖渠引水。
  清水入田。
  汝阳县三屯乡正修建大型蓄水池,建成后可解决5000人的吃水问题。
  嵩县大坪村村民王老汉看到引水渠的水流进自家麦田,开心地笑了。
  打井抗旱。
  抗旱保苗。
  原本绿油油的油菜,现在全干枯了。
  山崖下浑浊的水也成了宝贝。
  主持人语

  春节过后,小麦进入返青期,由于受持续干旱影响,我市各县(市)区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260万亩。2月2日,市委、市政府再次专门召开全市抗旱工作会议,市委书记连维良就全市抗旱工作作了重要指示。2月3日,有关部门提出在未来10天内把具备灌溉条件的160万亩小麦再浇灌一遍。当日,11个抗旱服务队,220名抗旱服务队员全部出动。昨日,本报记者对我市抗旱工作进行了采访。

  ——逸 民

  旱!旱!旱!我市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没下过一场“透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近八成,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达 260万亩,其中有30万亩麦苗枯黄。13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不足常年的一半。7.3万人饮水严重困难,1.1万人靠送水解决饮水问题。干旱面积之大、时间之长、程度之重,为洛阳几十年以来少有。

  旱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昨日上午,在汝阳县城关镇张河村,79岁的薛永国老人正和几个村民在山崖下,一瓢一瓢地舀起浑浊的水。他说:就是这些水也不能糟蹋了,俺到山下挑水往返要两个多小时哩。

  在偃师市邙岭乡东蔡庄村,乡里的工作人员在麦田里随便拔起一把小麦,用打火机点一下就燃烧起来,周围不少田地里的冬青树苗和整片的油菜苗都干枯了。他们说:今年太旱了,山上的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

  面对严重旱情,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抗旱工作指挥部,实行了抗旱浇麦工作责任制;组织相关业务部门深入各县(市)区一线带领广大群众抗旱保苗;全市先后投入抗旱资金2500余万元,用于抗旱水源建设、病坏设施修复、渠道清淤疏通、抗旱机具购置及解决临时吃水困难等;市、县(市)区农业、水利等部门抽调216名技术人员,包乡镇分片,到抗旱浇麦第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维修病坏水利设施,指导科学浇水追肥;市水利、电力、石油、农机、供销等部门,服务上门,保障抗旱水源、电力、燃油、机械的供应。

  我市旱区掀起抗旱高潮。

  嵩县抗旱早动手早准备,先后在陆浑水库灌区和大青沟水库灌区修复了8公里主干渠、40余公里支渠。昨日10时许,在嵩县大坪乡大坪村农田内,该县农业局副局长任平敏正在指导农民浇麦。他说:嵩县有小麦34万亩,严重干旱的就达20万亩,现在正发动群众挖掘一切水源,最大限度降低干旱造成的损失。

  在嵩县木植街乡杨家岭村,村民陈秀珍正用微积水浇麦。陈秀珍说,微积水是平时把雨水集到一起,既可以做生活用水,也可浇地保丰收。

  在汝阳县城关镇与柏树乡交界处,不少村民正在打井准备抗旱。一位村干部讲,城关镇井沟村与柏树乡漫流村的村民,过去经常因为田地边界问题发生不愉快,这次连续干旱,两个村庄都想打井抗旱,但是经济实力都不够,于是合伙打井,这下子,冤家变成“亲戚”了。

  在汝阳县三屯乡南堡村,村民们正在加紧引水抗旱。距南堡村3公里处,一个圆形的大蓄水池即将建成。去年后半年开始,这里的村民吃水困难,乡里组织资金200多万元,实施吃水工程,这个工程建成后可以使南堡村等5个行政村5000人告别吃水难。

  目前我市已启动各类水利设施1.3万多项,出动流动抗旱设备2900台(套),最多日出动劳力25万人,抗旱浇麦150多万亩,中耕332万亩,追肥38万亩,化学除草45万亩,在能浇尽浇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进一步加强麦田管理,最大限度减小旱灾损失。

  (武逸民)

  相关链接

  据气象部门1月中旬的测墒结果,全市干土层平均厚度达到6.5毫米,表层土壤含水率明显不足。

  洛阳出现冬旱,是由洛阳的自然条件和部分人为因素造成的。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董廷猷介绍说,洛阳属于“水热同步”类型的地区。夏天热,降水多;冬天冷,降水量减少。我市年均降水量约620毫米,大部分降水发生在夏季。历史上,洛阳农作物种植大多为“两年三熟”,随着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市农作物已普遍达到“一年两熟”。庄稼种植密度的增加客观上加大了对水分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旱情。

  洛阳十年九旱,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农作物旱死、人畜饮水困难的情况。市气象台业务科科长、高级工程师盛建萍说,1988年以后,我市每隔3年~5年就有1年发生区域性的季节干旱, 尤其1997年是41年来最严重的一年。    (崔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