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双休日,受持续干旱困扰的洛阳终于迎来了一场像样的降雨。市气象部门抓住这次难得的有利时机,迅速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使我市严重旱情得到缓解。
去年11月16日起,我市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据市农技部门近日调查,土层较厚的旱肥地麦田叶片发黄、干枯,干枯率占全株的50%以上;旱薄地麦田叶片干枯率达80%以上。测墒显示,全区干土层厚度在5厘米至9厘米,旱情十分严峻。
2月1日夜至2日凌晨,市气象局人影部门抓住一次弱冷空气过境的时机,组织了全市范围的人工增雨(雪)作业,使作业区普降小雨,全区降水量为0.4毫米以上。受东移低槽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气象工作人员预计7日傍晚至8日我市又有一次小雨天气过程。会商预报出来后,市气象局人影部门积极组织人员、安排设备,并于7日上午全部准备到位。
7日夜至8日,400多名炮手、44台火箭发射架、26门三七高炮分布在全市各县(市)的70个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点上,并根据天气和空域时机抓住机会成功实施了多次作业。
据市气象台统计,截至昨日17时,我市各区雨量分别为:新安14.5毫米、孟津13.9毫米、市区8.5毫米、偃师7.8毫米、宜阳7.8毫米、汝阳7.4毫米、嵩县6.8毫米、伊川6.7毫米、洛宁6.2毫米、栾川3.8毫米。其中,新安县石寺镇的统计雨量最高,达到了17.7毫米。
市气象台专家表示,此次弱降水过程的预测雨量在3毫米至5毫米,而从实测结果看,作业增雨量普遍达到了5毫米至10毫米,部分地区达到中雨标准,对旱情起到了缓解作用。
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了解到,目前正值小麦由越冬期向返青期过渡的阶段,是小麦分蘖的又一次高峰,此时降水显得尤为重要。
就我市目前的旱情,专家表示,降雨量达到10毫米以上,便可对麦田干旱起到基本缓解的作用;若降水量达到15毫米,10厘米以内的干土层便可被渗透、湿润。今年我市小麦底墒普遍较好,若能在近期继续补充水分,降水达到15毫米或20毫米以上,我市的小麦旱情就能基本解除,对夏季产量的影响将降到最低。
市农技站专家提醒广大农民,7日、8日两天的降雨对小麦新叶生长非常有利,但一些地区的旱情仍未得到缓解,抗旱形势依然严峻。专家建议农民朋友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在雨后及时普遍中耕1遍到2遍;二要趁墒追肥,对三类麦田或脱肥发黄麦田趁墒追施尿素,促苗转化升级;三要加强病虫害监控。
据市气象台预报,今日我市全区将转为晴天,气温逐渐缓慢回升,预计至10日达到最高。据了解,12日前后,我市可能还有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市气象部门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情况,严阵以待,全力以赴抓住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争取进一步缓解我市的旱情,为小麦返青后生长和夏粮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相关报道见今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