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专 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西工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西工区2008年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西工新貌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2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西工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西工区委书记张世敏(右一)在洛阳王府井百货调研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
西工区区长陈淑欣(右四)调研旧城旧村开发改造情况。
西工区机关搬迁掀开了该区发展新篇章。
洛阳餐饮业航母——全聚德大酒店开业。
洛阳鸿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在洛阳工业园区揭牌。
武汉欧亚达家居集团入驻西工区。
紫金城五金机电总部隆重开业。
我市首座北美主题风格的涉外饭店枫叶国际大饭店开业。
  西工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
魅力西工,和谐西工。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2008年,西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商贸兴区、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和年初确定的经济目标任务,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共完成区本级生产总值33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居六城区第二;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8亿元,同比增长66.6%,增速居六城区第一;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达到5.15亿元,总量位居六城区第二;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2亿元,同比增长24.3%,总量连续四年高居全市首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亿元,同比增长30.5%,增速居全市第一,去年前11个月全市五项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排名位居第二。全区经济在宏观经济整体趋缓的大环境下,经受住了考验,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突出服务业发展优势

  巩固中心商贸区地位

  去年以来,西工区以“红旗杯”竞赛为载体,优先发展服务业,新增商业面积13万平方米,实现区本级服务业增加值19亿元,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60%。服务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聚德大酒店、鸿洁温泉养生会馆等一批高档餐饮、娱乐项目相继建成营业,丹尼斯百货一期、中州国际等骨干大型项目正在全力推进,浙江银泰、武汉欧亚达等知名品牌顺利入驻。楼宇经济发展迅猛,商务楼宇达到22栋,经营总面积达到84万平方米,上缴税金1.67亿元。新增入驻企业778家,使该区企业总数达到1391家,其中总部型企业17家、国内外500强企业分支机构18家。物流经济不断壮大,紫金城B区竣工开业,中储生产资料物流园区、铁路集装箱口岸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全市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中信银行、光大银行顺利签约,即将入驻;长城保险、鑫兆丰担保等一批保险及金融担保业地区总部竞相入驻,中心商贸区向中心商务区转轨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依托洛阳工业园区

  强力推进工业经济

  西工区在抓好服务业发展的同时,紧紧依托洛阳工业园区,积极发展工业经济。2008年,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入园项目16家,企业总数达到41家,预计全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1.3亿元,完成工业销售收入20.1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1%、169%和165%。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1个,炘源晶一期、鸿安生化科技等7个项目竣工投产,一拖工业园、洛北铸钢四期等10余个项目开工建设或具备开工条件。园区总体规划顺利通过市规划委员会评审,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省级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扩区方案,获得批复的6个批次5900余亩土地征用手续基本办结。衡山路、纬三路建成通车,全年新修道路里程达到5.6公里,配套排水管网7.2公里,达到“六通一平”的建设用地35%以上。区属工业企业改制大头落地,民政福利企业改制基本结束。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西工区在推进红山乡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东工西农”方针,在红山乡西部,加快实施樱桃沟景区综合开发,斥资480万元的樱桃大道改造工程竣工通车,中央电视台对樱桃沟的开发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深入开展村容村貌、路容路貌综合整治,两个“示范村”和3个“重点整治村”顺利通过上级验收。1000亩蔬菜基地和100亩蔬菜大棚全面建成,生态林业建设受到省通报表彰。投资1600万元完成县乡道路改造12.1公里、村村通道路6.7公里和通组通户道路30公里,新解决3个村、2500人安全饮水问题。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得到落实,全区全年共兑付“两免一补”、“综合直补”等各类专项补贴168万元,家电下乡网点设立数量和销售量位居各城区首位。

  人居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西工区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强力推进旧城旧村开发改造,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全年共实施旧城旧村开发改造项目98个,累计完成拆迁面积18万平方米,开工面积163万平方米,实际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枫叶国际、白马华庭等12个项目竣工投用,富雅东方、申泰新世纪等37个项目进展顺利;东涧沟、西小屯、五女冢“三村”改造项目扎实推进,五女冢村具备动迁条件。着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七一路雨水泵站建成运行,道北二路、五女冢路开工建设,临涧路和丹城路等22条、总长达8.8公里的社区及城中村道路全面竣工。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和物业管理全覆盖,该区荣获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及市“城乡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西工区强化招商引资“第一要务第一措施”抓手作用,围绕项目建设,创新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突出。全年共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6个,累计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1.5亿元,其中省外资金7.6亿元;实际到位外资2053万美元,荣获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区”和“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区”称号。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政策机遇,全年共争取国债项目10个、到位资金2500万元,中收公司争取到国家发改委技改资金900万元。对外贸易强势增长,全年新增外贸出口企业20家,总数达到156家,完成出口创汇9500余万美元,荣膺全市“外贸出口先进单位”七连冠。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和商户达到1.44万家,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0家,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78%,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

  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

  西工区2008年累计投入资金1.37亿元,优先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认真实施各项惠民工程,省定10大实事、市定20件实事全面完成。科技扶持力度加大,全年共争取省、市科技项目7个,新组建3家市级以上工程研发中心。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唐宫西路小学综合教学楼工程竣工投用,两乡中小学纳入区直管范围,“华罗庚金杯赛”获奖人数连续三年蝉联全市第一,荣获全市“两基工作先进区”称号。人口计生工作成效突出,荣膺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卫生、文化、旅游、残疾人事业、社会保障、“双拥”等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             (西 宣)

  本版摄影:许健 宋海涛 李涛 赵普 王贺 刘璞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