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领导批示,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多少职能部门工作缺位。领导的批示,“写出”了一些职能部门的懒政!
昨日本报报道,嵩县两企业超标排污,网民发帖举报,县环保局分别向这两家企业下达限期整改通知,要求其立即停止生产,但企业仍违法生产。市领导批示后,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动了“真格的”。日前,两家造纸厂被勒令停产治理,并分别被罚款5万元。
问题画上了句号,但人们心中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这不是一个什么大问题,为什么非等到市领导批示后才得到及时解决?更为严重的是,这仅仅是一个“样本”,此类现象似乎已成机关工作中的一种常态!
我们曾多次听说过,群众反映的许多问题,今天拖到明天,东部门推西部门,就是得不到解决。即便是那些没有丝毫“难度”的事情,也会被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搁置下来。群众望眼欲穿,可职能部门等闲视之。只要领导一批示,好了,相关部门就高度重视,于是,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领导批示后才解决的问题,其实都是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法定的分内事,就像环保部门治理环境污染一样。自己岗位责任内的事情不干好,满足于发文了事,非要等领导批示以后才“高度重视”、“立即解决”,如此,那还了得!
挖一挖这种现象的原因,老百姓说:有些干部,眼睛往上翻,只认官,不认民。话粗理不糙,一语道破玄机!确实,有些公务人员一谈起责任意识、宗旨意识,成套成套的,说起来情真意切,给人掏心掏肺的感觉。但是,一遇到具体问题,他们立即“变脸”,往往是一推三挡,甚至不见利益不办事,对老百姓全然没有感情。
同时,这种“机关病”的蔓延,还有一个病因:一些职能部门执行力差!有的公务人员,工作习惯于“一慢、二看、三等待”,习惯于发发文件,下下通知,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没有一抓到底的作风,使得许多工作虎头蛇尾,给领导批示留下了“空间”。
有多少领导批示,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多少职能部门工作缺位。试想,如果职能部门能主动作为、积极作为,认认真真工作,解决问题还需要领导批示吗?领导的批示,“写出”了一些职能部门的懒政!
现代政府是有限政府,市领导人数、精力毕竟有限。事事都指望市领导“亲自过问”,不现实,也不可能。更何况,有些问题,即便是市领导有了批示,结果还是“涛声依旧”,非等到一而再、再而三地批示,最后才得以彻底解决。提高机关执行力,营造良好软环境,说不来,等不来,要靠广大公务人员树立主动作为意识,高效廉洁地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