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奋力开拓进取,经济社会不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特色鲜明、亮点纷呈。
■五年拼搏,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9.6亿元,是2003年的2.8倍,年均增长15.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6亿元,是2003年的3.9倍,年均增长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5.5亿元,是2003年的5.2倍,年均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1亿元,是2003年的2.5倍,年均增长17.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395.2亿元,年均增长15.2%。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3位、中部城市第4位。
■五年实干,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大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五年投入产业引导资金2.3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296个、完成投资1580.8亿元。一大批服务业项目加快实施。商贸流通业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61个、总投资65亿元。房地产业完成投资578.7亿元、年均增长54.7%。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如期竣工。五年累计投资112.7亿元,建成高速公路124公里、干线公路760公里、县乡公路919公里、“村村通”道路6944公里,环城高速和南部山区大环线已经贯通。一大批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
■五年奋斗,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工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2008年,工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4.5%,比2003年提高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3.3亿元,是2003年的4.1倍;主营业务收入2699.3亿元,是2003年的4.9倍;工业总量居全国中心城市第22位。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发挥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加快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龙门石窟入选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的城市品牌享誉海内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承担国家、省各类科技项目46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26项,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119项。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建立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推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节能降耗和环境整治。
■五年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顺利实施,科学编制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洛阳新区迅速崛起。按照以洛河为轴线、南北对应发展的思路,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洛阳新区。旧城改造步伐加快。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形象大幅提升。我市先后荣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等称号。
■五年努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县(市、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5.9%,比2003年提高12.3个百分点。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连续6年超200万吨。畜牧业、林果业、烟叶、牡丹花卉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全市基本实现了行政村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水泥路、通客车、通广播电视。
■五年探索,各项改革步伐加快
国企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市属203家中小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乡镇综合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公路、公用、市政等领域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五年开拓,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共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387个,总投资2448亿元。对外贸易成果丰硕。2008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8.9亿美元;其中出口13.6亿美元,是2003年的4.1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五年投入,民生质量得到新提高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在办好省定实事的同时,坚持每年为城乡居民办好20件实事。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6.7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8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工资标准、城乡低保和五保户供养标准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四大制度互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五年积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加快发展。五年市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达到94.3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明显提高。城乡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河洛大鼓等7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广泛开展“讲正气、树新风、建绩效”教育活动和“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市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刚刚过去的2008年,洛阳更是在挑战中奋力前行。面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压力,全市上下迎难而上,积极应对,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洛阳改革发展史上谱写了令人难忘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