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前后存的钱,总计3000元,在广州市场的一家商业银行,可是存单丢了,没有任何凭证……昨日本报报道的涧西区李大妈的一笔存款让不少人为之操心。
根据李大妈提供的储蓄地点——广州市场邮政所和新华书店之间的银行,目标初步锁定为工商银行洛阳分行在该地设立的一个营业网点。得知情况后,工商银行工作人员立即加班对该年段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制订了查询计划。
根据规定,对客户账户进行查询必须由开户人持有效证件亲自到场,但李大妈由于身体情况已不便外出。银行工作人员当即决定特事特办,11日一早便与记者一同赶往李大妈家询问相关细节,并带去了牛奶等慰问品。随后,根据李大妈提供的线索,工作人员将目标锁定在1988年至1996年的挂失申请本上。
历时4个小时,银行工作人员终于在上百册的原始交易凭条中发现了李大妈的名字。至此,一笔失踪了的存款终于找到了。
交易记录显示,李大妈确实在工商银行办理过储蓄业务,但时间和金额都与李大妈提供的信息有差异。“李大妈是于1991年1月2日在广州市场网点办理了定期储蓄业务,但并非3000元,存期为5年”。工商银行凭据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1996年2月15日,李大妈到网点办理了口头挂失手续,同月28日进行了“撤挂”,并将这笔款取走且对该账户进行了销户。
由于交易凭据不能随意出库,下午5时,银行工作人员在管库员的监督下再次上门为李大妈解释了这笔“失踪”存款的来龙去脉,并出示了有李大妈签名的存款单。李大妈对此表示认可,但由于当时存款业务不采用实名制,李大妈怀疑自己还有用其他名字存的款,银行工作人员当即表示将继续为其查询。 见习记者 连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