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有话说,说得上话,说话算数,政治才能真正变为“寻常百姓事”。
委员们“打起了架”。陈竺刚说新医改方案会彻底杜绝“以药养医”,黄洁夫就表示对此“有很多保留意见”,更有人直言不讳:此项政策很难施行。考虑到现实语境,不妨说说持不同政见者的职务:卫生部部长,卫生部副部长,医院负责人。在医改这个涉及多方利益的事件上,副手没有和正职“统一口径”,下属单位也没有对上级主管“言听计从”。
“打架”的不止这一桩。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鼓励大学生创业,说北大高材生卖肉、大学生喂猪都不可笑。靠养猪起家的富豪企业刘永好马上针锋相对给出专业判断:大学生不要盲目来养猪。肉价有涨有跌,创业前可要好好考虑。诸如发消费券之类的热门话题,也让代表委员们分成了好几派,各自陈述支持或反对的理由,为己方观点鼓与呼。
越来越多的不同意见和争论,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回应,越来越多的一针见血和惊人之语,让两会慢慢变得好看。尽管有些争议,可能只是表面上“热闹”,缺少实质性的推进;有些质疑脱离现实,隔靴搔痒;有些回应不咸不淡,“王顾左右而言他”。但至少,两会的气氛变得热烈,发言变得生动,论争变得公开,对话变得坦诚。
在公开对话和发言激辩中,官话套话少了,一针见血酣畅淋漓多了;命令指示少了,征询倾听多了;政治八股少了,民间语汇多了。“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高层发言亲切生动,让人会心一笑;缺席不参会,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白白浪费一个宝贵资格”;审议报告“发言10分钟,8分钟歌功颂德,最重要的没有了”——代表委员直指积弊,毫不留情。这些让人欣喜的表达,一点点地改变两会的风格。
与此同时,更多民众开始关注两会,通过手机留言、网络跟帖参与两会,表达意见。“两会,应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讨论会、争论会,而非一团和气的大派对。”“公示财产不差论证,缺行动!反腐斗争不差法制,缺惩治!”“发消费券不如发选票,大家把贪官选下去,把纵容高房价的选下去,然后再消费。”“不是某个部门养老要改革,而是全民养老要统一改革!”广泛的议题,不遮不掩的表达,活泼的民间舆论,让两会接了地气儿。
去年,外媒在评价两会时,就曾说,“中国的政治变得有趣了”。在一个曾经习惯于将政治当作“国家事”、“朝廷事”的社会,让政治变成“大家事”“民众事”,确实需要一个过程。伴随着民主政治的进程、民众权利意识的成长,中国的政治正变得越来越有趣,权力正从庙堂走进江湖,政治正从庙堂更紧地联上江湖。让百姓有话说,说得上话,说话算数,政治才能真正变为“寻常百姓事”。 (中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