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在汝阳县三屯乡烟叶育苗中心烟苗大棚内,技术人员正对苗床进行温湿度管理。目前,该县共建成商品化育苗中心6个,漂浮育苗大棚307座,实现漂浮育苗、自配基质、专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完成优良品种推广5个100%,为今年烟叶生产取得好收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约记者
康红军
摄 | |
从名不见经传到蝉联河南省烟叶工作先进县,短短几年时间,汝阳烟叶生产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小小的烟叶,铺就了农民劳动致富的坦途;烟叶生产也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样一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2008年汝阳县烤烟合同种植面积3.36万亩;收购烟叶552.73万公斤,烟农收入6981.77万元;全县烟农户均种烟面积8.97亩;亩均产量164.5公斤,位居全省第三名;实现烟叶特产税1536万元,较上年增长86.6%;烟农户均收入14556元,同比增长109.5%。
转变观念
发展烤烟特色产业
汝阳县过去以种植香料烟为主,曾一度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香料烟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烤烟在市场上日益走俏,香料烟逐渐滞销。怎么办?陆路不通走水路,观念一变天地宽。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长期种植烟叶的传统优势,汝阳县委、县政府把烤烟生产列入农业“四大支柱产业”和20件惠民实事,确定了把汝阳建设成全省烟叶大县、强县的目标。
为了调动乡、村两级政府和烟农的积极性,县里出台一系列措施:取消了烟叶税收基数,除提取10%发展基金、奖励基金外全部返还乡镇;乡镇拿出不低于20%的份额返还到种烟村;县烟草部门向烟农半价供应化肥、饼肥,免费或优惠供应地膜、浮盘、基质、种子、农药、抑芽剂等物资;陆续投入3600万元用于土壤改良、科研、新技术推广和建育苗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投入
提高烟叶生产效益
烤烟种植劳动量大、技术性强。为了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让烟农轻轻松松种烟、快快乐乐赚钱,汝阳县加大科技投入,在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烘烤等关键环节下足了工夫。
2003年,该县引进先进技术,推广漂浮育苗。之后,仅用了3年时间实现了100%漂浮育苗,彻底改写了烟农家家育苗的历史。目前,全县共建成商品化育苗中心6个、漂浮育苗大棚307座,实现了漂浮育苗、自配基质、专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推广优良品种5个。新建烘烤工厂7个,累计建造密集烤房790座,为烟农烘烤烟叶解除了后顾之忧。
该县定期召开烟叶生产形势分析会、现场会、观摩会,让种烟大户讲经验、谈体会,以此带动烟农共同发展。此外还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对各乡镇烟叶专干、技术人员、村干部及骨干烟农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努力,全县烟农基本掌握了平衡施肥、地膜与秸秆覆盖、化学抑芽、密集化烘烤等10多项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烟叶生产效益。
风险基金
解除烟农后顾之忧
在刘店乡沙坪村,谈起种烟,王中信、李占伟眉开眼笑:“上级替我们想得真周到,即便是受了灾,我们的收入也不会大量减少。”
去年6月初,王中信、李占伟等21户烟农种植的烟叶遇到不同程度的病虫害,眼看着烟叶开始枯萎,他们急得直跺脚。在这节骨眼上,县烟叶指挥部领导、县烟办、烟草分公司有关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赶赴受灾现场,察看灾情,详细记录,及时兑付烟叶保险定损赔付金,解除了烟农的后顾之忧。汝阳县烟办负责同志说:“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农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县里筹集资金建立了烟叶风险基金,哪里有灾,有关人员就会马上赶赴现场,尽快给予赔付。”
仅去年,该县就补偿因水灾、雹灾、风灾、病灾等造成的损失面积1181.5亩。风险基金为烟农解除了后顾之忧,保障了广大烟农的利益。
创新思路
打造现代烟草农业
要做就做最好。如今,在发展烟叶生产上,汝阳县有了一个更高的目标——着力打造现代烟草农业,使汝阳成为河南浓香型优质烤烟基地。
目前,该县已规划建立一个市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和六个县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总面积16713亩。每个示范区内建一个漂浮大棚育苗基地,建一座专业化烘烤工厂,实现了育苗、烘烤专业化。同时,大力推进烟叶生产向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区域转移,向大乡、大村、大户转移。重点发展50亩以上的户、1000亩以上的村、10000亩以上的乡(镇),努力做到优化区域、优化地块、优化农户。
为更好地适应全国烟叶资源配套新形势、扩大汝阳县烟叶销售市场,县烟草局主动与浙江、河南、贵州、福建等重点烟厂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烟叶质量的要求,按照烟厂的质量标准组织烟叶生产。
(特约记者 康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