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偃师新闻·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张为民莅偃调研
偃师成立15个乡镇
农民工培训中心
471万元农机补贴
全部发放
田间地头春日忙 灌溉植树“苦”亦甜
省委检查组充分肯定
偃师学习实践活动
博览世界邮展 相约牡丹花城
偃师中医院综合病房楼
项目奠基
两 带
三组团
绘就城市蓝图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4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博览世界邮展 相约牡丹花城
部分参展珍邮介绍
  (一)英国王室提供的珍邮

  1.“黑便士”邮票及实寄封

  1840年5月1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边的邮政总局热闹异常,人们用一枚枚金光闪闪的英镑,争相换购一张张新面世的“黑便士”邮票。“黑便士”邮票首日封见证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发行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邮政局规定,“黑便士”邮票1840年5月1日发行,5月6日正式使用。5月1日实寄封是超前通过邮局寄出,因而在邮政史上有特殊研究价值。

  5月6日实寄封盖销了首日八角形邮戳,见证了“黑便士”正式开始使用的历史。

  “黑便士”被人们誉为一朵绽于世界之巅的玫瑰、一把开启全球邮票历史的金钥匙。“黑便士”邮票使邮政工作大大前进了一步,标志着世界近代邮政的开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黑便士”邮票及实寄封这两件邮品无论是在邮票史、邮政史上都是珍贵的史料、顶级珍邮,这也是它们首次来华展出。

  2.毛里求斯“邮局”邮票

  印度洋西南部有一个火山岛国,由于荷兰航海家1598年到过此岛,便以荷兰王子之名将此岛命名为毛里求斯岛。

  1847年9月,毛里求斯总督戈姆的夫人举行舞会,她广发请柬邀请上层社会的朋友与名流。为了邮寄请柬的需要,毛里求斯邮政局发行了一套邮票,全套2枚,分别是1便士橙红色、2便士深蓝色,发行量各为500枚,由一位名叫约瑟夫·巴纳德的钟表匠雕刻制版,在路易港印刷。由于这位钟表匠的视力极差,将“Post Paid”(邮资已付)错刻成了“Post office”(邮局),这就是世界著名珍邮“毛里求斯邮局邮票”,也是英国殖民地最早发行的邮票。邮票主图是维多利亚女王像。

  1902年一名法国男孩在翻检一捆落满灰尘的旧信封时,发现1个贴有1便士和2便士邮票的全套毛里求斯邮票实寄封。这名法国男孩仔细观察,认出这是毛里求斯1847年发行的邮票,通称“邮局票”。据查,这种面值的邮票存世仅30枚,十分名贵。

  法国男孩惊喜之余,为弄清这个实寄封价值,就将此封拿给巴黎的一位很有名望的邮商利梅尔鉴定,利梅尔用4000法郎买下了这个信封。经过几度易主,1934年在伦敦举行的邮票拍卖会上,威力公司用78000美元购得此封。

  1897年,集邮者霍华德在逛印度市场时发现了另一张贴有2枚毛里求斯1便士邮票的信封,该信是1850年从毛里求斯发往印度孟买的。拍卖公司档案记载,1968年10月21日,在哈默举办的邮票拍卖会上,维力公司以380000美元高价购得此封。

  1904年,1枚2便士的新票被威尔士亲王购到,后来威尔士成了国王乔治五世。此票及实寄封现存白金汉宫的英国皇家邮集中。中国2009世界邮展这件“邮局票”实寄封珍邮即是由英国皇家集邮部门献展的。

  3.百慕大圆形临时邮票

  百慕大位于北大西洋西部,由360多个岛屿和珊瑚礁组成,整体形状像鱼钩,首府哈米顿,1848年开始发行以汉密尔顿邮政局长威廉·佩罗特命名的临时邮票,十分珍贵,其发行过程颇具传奇色彩。

  1840年英国发行便士邮票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国家的民众向政府提议改革邮政,发行邮票。1842年百慕大邮政平信资费降到1便士后,百慕大采纳了市民的建议。作为汉密尔顿邮政局长的佩罗特非常尽责。每当他的邮政局下班后,他会挂出一个邮箱,用户只要在待寄信件上贴足应付邮资(每封信1便士)投入信箱即可。

  但总有人不守规则爱占小便宜,信箱中的许多邮件所贴邮资总是不足,这使佩罗特很无奈。有一天,他与好友弗吉尼亚的化学家詹姆士·海尔谈起了这件事,海尔熟知弗吉尼亚发行过邮政局长临时邮票。于是,海尔建议佩罗特发行他自己的邮票。说着,他拿起汉密尔顿邮局的邮戳,将月、日的字钉去掉,在印台上蘸了蘸,随手盖在一页纸片上,就这样创造了一枚圆形邮票:圆戳周围是“汉密尔顿·百慕大”几个字,票的正中为“1848”字样。海尔解释说,用这种方法可以防止某些不老实的人捣鬼,保证不再发生贴付邮资不足的现象。

  佩罗特接受了海尔的建议,但他感到作为邮票还需要搞得正规一些,他在年份上面加上了“1便士”字样,在年份下面签上自己的名字:W·B·佩罗特。于是,百慕大第一套临时邮票就这样面世了。

  现在世界上仅存11枚佩罗特临时邮票。第一批这种珍邮是毛布雷在清理祖母的信件时发现的8枚这种红色手盖临时邮票。幸运的是,另一位资深集邮家认为这种邮票是真品,并将其买去。伦敦皇家邮集中藏有另外3枚这种邮票。

  4.好望角珍邮

  好望角于1853年发行了第一套邮票,这种邮票非常漂亮,呈正三角形,图案是“希望之神”坐像,由帕金斯——培根公司印制,面值为1便士(红)、4便士(蓝);后来又印制了1便士(玫瑰红)、4便士(蓝)、6便士(淡紫)和1先令(黄绿)4种邮票。

  然而,在1861年12月21日出版的艾尔弗雷德·波提奎特邮票目录中突然列出了神秘的“4便士黑色邮票”。这种邮票为什么会出现?由于无人见过这种邮票,这个问题无人能够回答。多年来任何一本邮票目录也没有长久地把它列入其中。到了20世纪初,才有一枚这种4便士的黑色邮票露面。1927年,普伦里奇公司要出售一枚这种邮票的信销票,但没能卖出。至此,集邮者才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但围绕这种邮票的发行目的、为什么采用黑色等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讨论。

  开始有人认为,4便士黑色邮票是由于4便士蓝色票的颜色发生变化而致。然而,将蓝色邮票在氧化氢中放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邮票颜色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从而否定了上述猜测。

  至20世纪40年代,又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在印制好望角邮票以前,帕金斯——培根公司从未使用过锚状图案的水印纸,黑色4便士邮票只是这种锚状图案水印纸的印样,这可能是最接近常理的一种解释。但集邮家仍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史料或记录来印证这种观点。所以这种邮票为什么会产生和怎样印制至今仍然是个谜。

  现知有11枚这种邮票存世。

  好望角邮票实寄封也非常有名,上面贴有1861年1月发行的1便士蓝色、4便士红色错体票,这两种错色票当时各印制100枚,因为大部分都在邮票上贴用了,所以幸存的很少。这件封贴有一个四方联的三角形邮票,其中3枚为1便士红色票、1枚为4便士红色票。

  1863年,吉本斯从两个水手手里买到了好望角三角形邮票。吉本斯以5英镑买到了不少珍邮,有许多好望角三角形邮票,包括木版票和错色票,这使吉本斯最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邮票经销商之一。

  5.清代阔边大龙封

  “阔边大龙封”是清代大龙邮票三次发行中最名贵的一种。意大利费尔德曼展出了中国清代阔边大龙封,这是最珍贵的华邮封。

  6.巴西的美洲第一封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个(1843年)发行邮票的国家。巴西邮票首日封也是美洲第一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属于著名的世界级珍邮。

  (二)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珍邮展品

  1.红印花“小字当壹圆”(信销票)

  红印花原是一种印花税票,清代邮政加盖改值后当作邮票使用,称为红印花加盖票,1897年发行。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在红印花加盖邮票中是最先加盖的。因邮政当局嫌开始加盖“当壹圆”字体过小,不便使用,决定改用大字“当壹圆”字模。而已经加盖小字的就被称为“小字当壹圆”。据考证,“小字当壹圆”仅试盖了两全版(每张25枚)共计50枚,流传下来的仅有30余枚,是华邮中最名贵的邮票之一。在30余枚“小字当壹圆”加盖票中,大多数都是新票,而销有八卦邮戳的旧票,目前仅发现1枚,是一件驰誉国际集邮界的传世孤品。

  2.“绿衣红娘”(竖双连)

  红印花加盖“暂作贰分”票的试盖样票,也称红印花小字2分绿色加盖票。因用绿色油墨加盖在红印花原票上,故被雅称“绿衣红娘”。此票为试色样票,仅有少量流出,最早于1942年在上海出现。集邮家从一位外国人手里购得后,即撰文在邮刊上进行介绍,在当时引起轰动。之后,引来许多邮迷对它爱慕和追求,使其身价不菲。据考证,现今存世约为9枚,且大多数都是单枚票,由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收藏的竖双连“绿衣红娘”票是世界仅存的一件连票,因此是一件世界孤品。

  3.“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双连)

  l967年1月,继上海“一月风暴”之后,文化大革命进入到“全面夺权”阶段,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到1968年9月5日,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市、自治区全部建立了革命委员会。9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联合发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热烈欢呼全国(除台湾省外)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全部成立》的社论,这一事件被誉为“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电部军管会决定发行邮票以示庆贺,设计并印制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邮票,简称“全面胜利”。邮票印制完成后,计划于1968年10月1日发行,但因故未发行。

  此套邮票虽然未发行,仍有极少量流出,都是单枚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收藏的双连票是首次对外展出。

  4.“全国山河一片红”(4方连)

  根据1968年9月27日中央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胜利”邮票未能发行,但是,为庆祝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全部成立这一重大题材发行邮票的计划并没有取消。经过修改后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俗称“小片红”,原拟于1968年11月25日发行。有的地方接到邮票后即提前出售。买到该枚邮票的北京地图出版社一位同志反映邮票上的地图不准确,我国南海诸岛未标示出来。为此,邮电部军管会及邮票发行局立即通知各省、市、自治区邮局,将《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收回,并予以销毁。“一片红”仅在部分地区销售半天就收回,因此传世数量稀少,且多为单枚,这次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展出的“一片红”4方连,是首次在重大邮票展览上亮相,也是首次出京展出。

  5.田世光绘画“牡丹”邮票原图6幅

  1964年发行的T61“牡丹”邮票是一套经典的邮票,在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占居重要的位置。1980年举行建国30年最佳邮票评选时,被评选为“最佳特种邮票”。这套邮票能够高票入选佳邮,与邮票选用的原作有很大关系。这些邮票的原图出自我国著名的工笔花鸟大师田世光先生之手。在他的笔下牡丹花的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跃然纸上。这些邮票的设计原图,是国家邮票发行的重要档案,深居柜中不轻易露面。为了契合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这一主题,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特选送“牡丹”部分邮票原图首次对外公开展出。

  (三)世界著名集邮家的珍邮精品

  1.亚洲集邮联合会主席、中国2009世界邮展评审委员会执行主席苏拉吉的《暹罗古典邮票》

  本展品展示了19世纪暹罗的邮政历史和实用邮票的各个方面,内容分为五个时期:A.邮票以前时期(1883年—1869年)。B.国外的邮票用于暹罗(1859年—1885年)。C.曼谷(BANGKOK)的英国邮局邮票。D.暹罗自己发行的邮票(1883年—1899年)。E.前暹罗省(1889年—1909年)使用的邮票。

  2.FIP前任主席许少全的《海峡殖民地印花税票》

  本展品追溯至印度统治下的海峡殖民地的印花税票的发展及它们的用途,直到对这些殖民地的行政统治于1867年从印度的孟加拉转移到新加坡之后,展品的收集才随着海峡殖民地首次发行收费票、税票、外国汇票和司法印纸而时断时续。这时期所有已知的重要实例均得到展示,许多是未见记录的,或许是孤品。这些印花税票的使用向人们提供了洞察印度执政期间及之后海峡殖民地丰富和多样化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的资料。

  3.中华全国集邮联副会长、FIP邮展评审员李曙光的《中国军邮史(1931—1953)》

  本邮集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31年至1953年军事邮政的历史。由于战争的残酷,记载历史的许多军事文件、邮件、档案在战火中损毁,因此,搜集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军邮品相当困难。本邮集素材几乎都是在战火中保存下来的军人信件,其中展示了许多难得的邮品。这是一部不可复制的邮集。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