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综合·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邮传万家 花和天下
心系邮展洛阳人
迎邮展
清除小广告3万条
再接再厉精心组织 确保邮展圆满成功
世界邮展牡丹花会今晚举行开幕式
新闻网广告
合力办盛会 花和迎客来
《牡丹十二品》 今在我市亮相
骑游宣传邮展花会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4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心系邮展洛阳人
杨中秋展示他的书法作品。
朱焕玺、胡思妍一老一少志愿者在交谈。
  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举办,牵动着千千万万洛阳人的心。筹备工作开展以来,市民们积极支持,奉献热情。这里,记录的是从邮展组委会了解到的三则小故事。

  巧手捧出“百凤飞”

  随着世界邮展开幕日期的临近,邮展组委会办公的地方日益热闹起来。前几天,一位叫马军的中年人从郑州市专门赶到市邮展办,送来了他老母亲捐赠给邮展的剪纸作品《百凤图》。作品一展开,立即引起众人的赞叹:这幅高1米、宽2米多的作品用大红纸剪成,上面活脱脱有100多只凤凰,背景是采用一年12个月令剪出的12种花卉:一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剪纸内容超凡脱俗、线条流畅飘逸,顿时感染所有观者。

  马军讲了他老母亲鲁淑娥热心为家乡办世界邮展剪出《百凤图》的故事。大家更感动了。

  鲁淑娥原籍洛阳,已74岁高龄,现住郑州儿子家里。老太太听说今年洛阳要举办世界邮展,就想为邮展奉献一幅作品。她从两个多月前动手,每天剪一些,创作出了这幅《百凤图》。

  在马军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看到,这位74岁的老太太持着剪刀的双手上下翻飞。马军说,鲁家原是洛阳老城的一个大户人家,老太太从小受家庭影响,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剪纸,只要她看见什么,掂起剪刀就能随心所欲地剪出来,今天剪个小猪,明天剪朵梅花……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家里生活困难,鲁淑娥及姐妹们用剪刀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鲁家就是靠卖剪纸出了名,先是洛阳城的人来买,后来周围县里的人,连开封、新乡也有客商前来购买鲁家的纸花。

  鲁家剪纸的题材,以民间传统观念中对生命的意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主要内容,花样秀丽灵动,自然娇美,充分体现了洛阳地区花样剪纸的水平。

  平民高歌“牡丹颂”

  这是一幅用橘黄色宣纸写成的《沁园春·洛阳牡丹》书法作品:“百卉花王,富丽堂皇,素负盛名。喜花潮荡漾,蜂喧蝶舞;长堤洛浦,姹紫嫣红,邙岭伊滨,皇城帝苑,艳若蒸霞染碧空。天香国,竞千娇百媚,万种风情……”

  这位名叫杨中秋的歌词作者,40岁出头,原是孟津县的农民,如今在洛阳做生意。他介绍了这首歌词的来历……

  杨中秋尽管只有高中学历,却一直酷爱文学,他想创作一首歌颂家乡牡丹的歌词,然后请人谱写成曲,其目的是想为洛阳打造一张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推介古都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大量收集关于牡丹的资料,反复推敲,于2004年5月创作出了这首歌词。后来,经过市音乐家协会的帮助,洛阳师范学院音乐教授陈培元为这首词谱了曲。杨中秋说:“曲子激情豪迈,有大唐风韵,尤其到曲末转成进行曲,特别能展示出河洛儿女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年5月,这首《沁园春·洛阳牡丹》在市文联、市音乐家协会举办的全市歌曲创作评选活动中荣获了一等奖。

  为了不让自己创作的“牡丹歌曲”仅仅停留在“一张纸”的层面上,杨中秋找人演唱并录制了这首歌曲,前后花费千余元。

  在世界邮展即将开幕之际,杨中秋一直在想怎样才能表达出自己对世界邮展的关注,为此,他来到邮展办,赠送了自己的《沁园春·洛阳牡丹》书法作品及歌曲光碟。大家播放了这首歌曲,为一位普通市民的心声而感动:“……祥和、富贵、升平,引四海宾朋看洛城。赞河图璀璨,洛书光耀。龙门山色,马寺钟声。广厦巍峨,通衢坦荡,百业欣欣正向荣。东方白,阅英姿方阵,阔步征程……”

  邮展志愿者的心愿

  据了解,全国各地共有近万人报名参加邮展志愿者服务工作,经过筛选,1160名报名者被确定为志愿者。

  从3月14日起,邮展志愿者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培训内容为:洛阳历史知识,邮展、邮票知识,公共英语知识,涉外礼仪等。接受培训的志愿者们认真学习,决心用实际行动为邮展服务,展示中国人的风貌。

  67岁的朱焕玺是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退休前一直从事宣传工作。他从郑大外语系俄语专业毕业已经40多年了,却一直坚持学习俄语、英语。2008年11月初,他从媒体上看到世界邮展招募小语种翻译志愿者时,就立即报了名。

  18岁的胡思妍是河南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她学习成绩优良,热心公益事业。记者在邮展宣传日、牡丹花会主题宣传日、学雷锋活动日、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中,都曾见到过她的身影。

  胡思妍说,2009世界邮展在洛阳举办,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的通知一发出,她就积极响应报名,并在互联网上下载有关邮展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一起探讨学习。她说:我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大型志愿者活动,这对我是种考验,我一定将这项工作干好……

  本报记者 李建民

  通讯员 邢朝呖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