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8版:邮传万家 花和天下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彭州牡丹“小洛阳”
挥毫义卖 感动游客
城内花正艳 岭上始竞芳
健身老人成常客
少儿亦为国花狂
新闻网广告
栾川农信社为
中小企业“保驾护航”
300岁“紫斑”
绽放157朵“富贵花”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4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牡丹经历唐、宋的南迁,在西南地区留下了一支繁茂的后裔——
彭州牡丹“小洛阳”
本报记者 石蕴璞 文/图
  在建的“中国大唐牡丹园”一角。
  “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这句评赞,将天彭与洛阳相提并论,并将天彭牡丹与洛阳牡丹扯上了难舍的联系。

  天彭乃古时称谓,如今指的是地处四川盆地的彭州。彭州以前也叫彭县,现为成都下辖的一个县级市。3月底,我们从成都市区坐长途车来到彭州,刚下成(都)彭(州)高速,便有一条“牡丹大道”迎在面前,使我们一下找到了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花月人称小洛阳”

  彭州牡丹是西南牡丹的精华。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处处有牡丹的芳姿。藏族同胞称牡丹为“边也梅朵”,就是“吉祥如意之花”。西藏生长着野生牡丹珍品——“大花黄”,许多建筑物上雕刻有牡丹图案。

  作为古蜀国发祥地,天彭种植牡丹的园艺肇始于唐朝。有文献记载,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建蜀后,又“自京、洛及梁、洋”移植牡丹到蜀宫御苑。其中“京”即唐朝京城长安(今西安),“洛”即洛阳,“梁”指梁州(今陕西汉中),“洋”指洋州(今陕西洋县)。

  有专家认为,到了宋朝,洛阳牡丹大量迁植,一路向东南到杭州等地,另一路便往西南落户四川彭州一带,并大大促进了当地牡丹的发展。陆游认为“以其俗好植牡丹,有京、洛之遗风”,而随着“花户始盛,皆以接花为业, 大家好事者皆竭其力以养花”,不仅“天彭之花遂冠两川”,而且天彭被冠于“小西京”、“花州”的称号,与洛阳牡丹并雄天下,甚至一度成为了全国的牡丹栽培中心。

  彭州市旅游局原副局长刘光元告诉我们,由于地处四川盆地北部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彭州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极其适合牡丹生长,因此有“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洛阳”之说。

  牡丹种植产业化

  天彭牡丹似乎自古便乐于与洛阳牡丹相提并论,天彭与洛阳的比较也一刻未曾停止过。究其主要原因,大概一是由于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地位值得攀比对照;二是由于当地牡丹发展与洛阳的关系密切。在天彭古人总结出的“弄花”方法中,关于不同繁殖方法的选择是这样记载的:彭人谓花之多叶者为“京花”,单叶者为“川花”。孰栽孰接,各择其宜……其花结子可种者,大抵花户多种花子以观其变。余则多取单叶花接之。其中的“京花”指的便是引自洛阳的品种,而“川花”是指本地牡丹品种;最后一句是说,如果花籽不可直接种植,便需要将洛阳花嫁接在本地品种的花枝上。花户们便是依靠如此“岁益培接”,才能有“新特问出”,不断获得优良的牡丹品种。

  除了彭州,西南牡丹品种群在重庆垫江及四川省内多个县市均有种植,云南、贵州、西藏等地也可见西南牡丹的栽培。然而,作为西南牡丹品种群的栽培中心,彭州的牡丹具有园艺化程度高、花型演化程度高、高度重瓣化等特点。在彭州最大的牡丹种植基地——金鹏牡丹园中,刘光元指着一片含苞待放,花蕾硕大、饱满的牡丹骄傲地说:“这些就是彭州特有的牡丹品种‘金腰楼’,它是我国目前花瓣最多的牡丹。1999年,我们夺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银奖,靠的就是一株单朵花瓣达到880瓣的‘金腰楼’,粉色台阁型花冠的直径可以达到35厘米呢!这就是所谓的‘花径过尺,玉叶千层’。”

  从2000年开始,彭州调整牡丹发展思路,开始尝试牡丹商品化,加快牡丹种苗基地的建设步伐。近年来,除了从河南洛阳、甘肃兰州及重庆垫江等地引进大量的牡丹外,他们还对本地牡丹资源进行整合,将周边的都江堰、汶川、绵竹等地区分布的小规模或零散种植的牡丹收集起来,在完善观赏牡丹的基础上,着力开发春季花期牡丹盆花的商品销售。如今,彭州已成为中国西南牡丹最大的繁育、种植和观赏基地,而全市的200多万株牡丹又集中分布在丹景山景区和金鹏牡丹园中,种植面积达500余亩。

  “目前我们的商品牡丹以销售春季盆栽为主,每年光在本地就能销出一两万盆牡丹花,这些花通常是在头一年秋天预订的,全是订单销售。明年,市区附近将再建起一个大型的综合牡丹观赏园,彭州牡丹将再现‘小洛阳’之势。”金鹏牡丹园的负责人周中军踌躇满志地说。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