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来看看这对老人吧,他们一个83岁,一个82岁,相依为命,生活虽苦但一直十分恩爱……”近日,一些热心读者的报料让这一对老人走进了我们的视线。昨日,我们来到老城区人民街社区,见到了正在租住的小平房外忙碌的张天聚、蔡素珍两位老人。
自食其力,拒绝社区低保
1934年,8岁的张天聚拿起刨子学起了木工,因为他手艺精细,做的木器坚固耐用又价格实惠,吸引了很多人来买。就是现在,也常有人来找他做木器。
走进两位老人的家,十来平方米的小屋被一块木板隔成前后两块。外间是厨房兼杂物间,里面还堆着不少做好、没做好的凳子;里间只有四五平方米,一张床占去了一半的地方,床边的小桌子上放了一台电视机和一个小书架。因为屋子背光,又没有窗户,即使白天也要开灯。
“我现在做的是学校的凳子,手艺不能含糊,钱更不能多要”。老汉说,除去木材、钉子等原料费以及交房租和吃饭开销,剩不了几个钱。老两口共有5个子女,有子女表示要将他们接走供养,但他们都拒绝了。“他们中最小的也‘知天命’了,各过一家都不容易,我们能照顾好自己。”老汉说。
社区负责人王强介绍,两位老人多年来一直靠手艺养活自己,社区曾多次提出帮他们办理低保,可他们一分都不要。老汉说:“我们自己还中用,谁都不靠!”
恩爱相守,谁也离不开谁
毕竟都进入耄耋之年,两位老人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张老汉患有白内障,一只眼睛的视力非常弱;蔡婆婆腿脚不利落,耳朵也背了。怕老伴着急,两年前,张老汉给老伴买了台助听器。“可老婆子不怎么戴,只是参加红白事或到热闹的地方时才戴一回。”张老汉说。
“你说啥呢?”看老汉和我们聊得热闹,坐在一边刷漆的蔡婆婆有点急了。“在说咱俩过得好呢!”张老汉笑着冲老伴喊。蔡婆婆一听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就是就是,孩子们要接我走,我可不依。我们俩在一块儿生活70年了,现在都老了,他离不了我,我也离不了他呀!”(如图)
如今,每天早上5点半,老两口便准时起床。出门锻炼后回来,两人吃过早饭便开始了一天的活计。张老汉给自己规定每天做4个凳子,让老伴儿刷油漆。
一个月前,张老汉拿出多年的一点积蓄给蔡婆婆买回一台洗衣机。“冬天看她用冷水洗衣服,我心里难受,”张老汉说,“只要她身体硬朗,我闭眼的时候也能安心了。”
“我们能养活自己,每天煮点面条、吃点馒头、喝点红薯稀饭什么的,晚上窝在小屋里一起看个电视。”张老汉说,“有人说我们过得苦,但我觉得每天有吃有喝有活干,这日子挺舒坦。只要天天跟老婆子在一起,就怪得劲儿!”
本报记者 石蕴璞 实习生 刘可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