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综合·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走进家园看问题
生活热线
家园问题回头看
复制手机卡可窃听电话?
车小人多太危险
“第三届中招名师报告会”受热捧
洛阳移动温馨提醒
当街售电器 买时要当心
身为河洛人 尽咏家乡魂
果篮“整容” 不法商户受惩处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5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身为河洛人 尽咏家乡魂
——访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王元明教授
  本报记者 石蕴璞 实习生 刘可可 文/图

  年近古稀仍笔耕不辍,在异国他乡,他以牡丹诗词寄托自己的乡思,慰藉自己的乡愁;成立学会、组织研讨会,他以古诗词为媒,推广中国文化、牡丹文化,又以牡丹为介,宣传洛阳。多年来,他累计创作古体诗词2.3万余首,其中牡丹诗词达5300首。他说:“我爱洛阳的牡丹,我要一直写下去!”

  他就是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王元明教授。

  诗词见长 笔耕不辍

  王元明1942年出生于孟津县平乐镇翟泉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喜欢文学,10岁起习作新诗,14岁时在报刊上发表了他的新诗《太阳》;同年,他还完成了一部18万字的长篇小说《母亲》。凭着对文学的热爱与不断的刻苦努力,他提前一年参加高考并顺利进入河南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4年中,他创作了新诗千余首、歌词100首;20岁时,他开始习作旧体诗词,毕业时已创作旧体诗词500余首。

  王元明曾在我市多个中学、大学任教,在地方史志办公室搞过研究,其间,他除了不断写诗,还完成了《唐诗名篇新论》、《刘禹锡诗文赏析集》、《爱国古诗百首》等多部学术论著。

  王元明退休后,将所有精力投入到诗词研究和创作中。“我一天也不能不写诗”。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元明说他坚持每天最少写1首诗,多的时候一天可写50首诗。至今,他个人出版的著作摞起来有几米高。他的生平事迹亦被载入《中国诗词家大辞典》、《中国文学家词典》、《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艺家名人录》等大型辞书。

  热爱家乡 钟情牡丹

  王元明对于牡丹始终有一种独特的感情,作为一名高产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对牡丹的青睐自然在各种创作中不乏体现。

  退休后,王元明和老伴一起随儿女移居澳大利亚和新加坡。

  “我从习作古体诗之初就开始写牡丹诗词,牡丹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代表着家乡甚至祖国”。王元明说,几乎每年春天,他都要从国外回到家乡看牡丹。为排解王元明对牡丹的相思之苦,女婿还专程托人买了3株牡丹养在墨尔本的家里。

  今年花会期间,他又从海外回到家乡,一有时间就跑到牡丹园中,一呆就是一天。“街心花坛的牡丹也被我们看遍了。”王元明说,“我和老伴一朵一朵地看,恨不得把每一株牡丹都记下!”新鲜、灵动的牡丹花雍容、大气、富贵、高雅,时时撩拨着王元明的创作激情。他灵感如泉涌,有时一天就写出八九首牡丹诗词。

  在王元明累计创作的2.3万多首古体诗词中,咏牡丹的诗词就有5300多首。在他已出版的《寸草集》、《齐云集》、《北邙集》、《洛浦集》、《牡丹集》等十余种旧体诗集中,专门收录牡丹诗词的就有6本。他说:“我是洛阳人,就要写家乡的魂,诗咏牡丹就是我的工作!”

  “赏花客似人海涌,车声隆隆如雷动”是他对花会盛况的描述;异国别乡,思花而不得,他感慨“惜未见真花,岁月催人老”……

  牵线搭桥 回报家乡

  王元明的诗词和研究论著得到了新加坡和澳大利亚诗词爱好者的推崇,他曾多次主持国际诗词学术会议。他是现任国际汉诗协会会长,同时拥有新加坡新声诗社名誉社长、新加坡狮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澳大利亚华人作家协会永久会员、菲律宾世界艺术大学永久名誉校长等多个职务和身份。他常常在各种场合的学术活动中推荐洛阳和牡丹文化,邀请国际友人来洛赏花,以“牡丹”、“国花”作诗与友人应和等。很多人通过他认识了洛阳,了解了牡丹。

  在赏花、作诗、组织筹办研讨之余,王元明还不忘多方联络,促成外商投资家乡建设。他说:“能为家乡做点贡献一直是我的一个心愿。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牡丹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今后,我不但要在创作中更多地咏诵洛阳、歌颂牡丹,将咱洛阳的厚重文化推向世界,还要争取文化搭桥,为家乡发展引进更多的发展资金!”

  采访结束,王元明邀请我们参观他在洛阳的家:每间屋子都摆满了书籍(如图),俨然一个个小图书馆。他老伴陈雪娥是位牡丹画师,王元明说:“她画牡丹,我咏牡丹,相得益彰。”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