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 地震造成的伤痛,已从灾区孩子们的脸上渐渐逝去。 |
|
②
我市最早进入地震重灾区的洛阳协和医院医生刘新文,5月5日在北川中学门口向遇难师生献花。 |
|
③
铁军官兵的到来受到北川群众热烈欢迎。 |
|
④
四川女画家吴颖和铁军官兵共唱抗震救灾歌曲。 |
|
⑤
铁军官兵为擂鼓镇中学送来价值近百万元的物资。 |
|
⑥
5月5日,铁军官兵在远眺北川老县城。 | |
主持人语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日子即将到来。5名曾参加过抗震救灾报道、真情记录灾区人民悲伤与抗争的洛阳日报社记者,重返灾区,探寻洛阳人曾经的足迹,记录古都人民爱心的延续……
一年前,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洛阳到地震灾区的距离,用眼睛和心灵记录一个巨大伤口的痛楚与悲伤;一年后,他们期待用自己的脚步缩短这个距离,用眼睛和心灵描绘伤口愈合、焕发新生的进程。汶川、映秀、北川、安县、江油……这些因地震而和洛阳人紧密相连的地名,他们都将再次一一探访。
今日起,本报推出特别报道,刊发本报特派记者发回的图文报道。期待您的关注!
新闻现场
北川县擂鼓镇:
有爱,有梦想,有希望
5月5日10时许,由35辆军车、百余名驻洛铁军官兵组成的车队,驶进重建中的北川县擂鼓中学工地,为这里的学生送去价值近百万元的3000套课桌椅、床架、储物柜等物资。
这是自去年8月奉命撤出灾区后,铁军官兵再度成规模进入灾区,执行为期3个月的应急援助任务。
擂鼓中学沸腾了,千余名学生站立路旁,夹道鼓掌,欢迎远道而来的铁军官兵。
四川女画家吴颖将自己精心绘制的《梅花图》送给官兵们,并当场清唱一首抗震救灾歌曲。“在山崩地裂的危难面前,你们来了,送来党的深情,送来人间大爱……”
擂鼓镇是从江油、安县进入北川县的第一个乡镇。我们看到,村民在镇中的板房新村里悠闲地生活,村庄里商店、小吃店、旅馆、浴室、卫生所一应俱全。擂鼓中学羌族风格的教学楼,已拔地面建起。整个擂鼓镇塔吊林立,一片繁忙的建设场面。我们中午就餐的“羌山红”饭店门前有块标语上写着:有爱,有梦想,有希望。
北川中学:
一束黄菊寄哀思
38岁的刘新文是洛阳协和医院赴灾区医疗队队长。去年5月13日20时赶到绵阳,20时赶到北川中学,是我市最早进入地震重灾区的医务工作者。在灾区期间,他带领的医务人员先后救助300多名伤病患者,其中重伤员50多名。
去年5月14日,刘新文在北川中学的急救现场,见到了来这里指挥抗震救灾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5月5日,乘车来到北川中学门口,一路上没怎么说话的刘新文的眼睛直了。看到铁门上的“北川中学”四个字,他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他跳下汽车,在校门口买了一束黄菊。刘新文本想走进当时搭设帐篷的校园中间,却被铁制的隔离栏阻断脚步。绕到院里的另一个入口,仍然进不去。
无奈,刘新文只好将鲜花绑在了学校的铁门上,含泪伫立良久,才默默离开。
刘新文说:“当时,校园里的泥浆有十多厘米深,我的鞋子里泥水、血水混在一起,连续工作三天三夜没合一眼。虽然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能在重大事件中,为国家做些事情,我一生都自豪而难忘。”
北川老县城:
给逝者一个安宁
5月5日下午,本报赴川特派记者组一行三人跟随铁军官兵,进入严格管制中的北川老县城。
一年前的5月14日,本报特派记者陈占举曾进入地震重灾区北川,采访地震震情和洛阳人奋力援助北川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
下午3时20分,我们抵达距北川老县城还有一段距离的管制区域入口,全体人员下车,陡步进入。
县城入口处公路转弯处的大型展示牌介绍:“5·12”大地震给北川造成深重灾难,全县15645人遇难,20个乡镇16.1万人受灾,北川县城被夷为平地……
展示牌下,是一溜用水泥砌成的香槽,里面的香灰已满,上面还插着密密麻麻的香烛。可以想象,有多少人在这里长跪、痛苦,默念自己的亲人。
路旁是北川县公安局设置的钢制隔离网和装置刀片的钢丝,上面的牌子上写着:“放轻你的脚步,放低你的声音,给逝者一个安宁”。我们不敢作声,小心地通过两道检查哨,走进北川老县城的废墟中。
在老县城中间一片小广场上竖着一块纪念碑,上刻“2008·5·12
14:28”的字样,后面悬挂着“沉痛哀悼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黑色横幅。不少群众手持黄、白色菊花,到这里献花、鞠躬、默哀。
我们不忍多看,遂向纪念碑献花、鞠躬、默哀后,含泪告别。
相关链接
洛阳日报“5·12”大地震后第一时间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