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孙利华)日前,在位于洛阳新区厚载门街的一处工地上,工作人员正在紧张进行文物普探和文物发掘,新区龙康初中建设正式启动。
这是我市大手笔投资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部分——今后三年的教育建设项目,于今年安排就绪,其投资规模之大,为近几年的最高水平。“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洛阳教育发展的步子反而迈得更大、更坚定。”昨日接受采访时,市教育局副局长刘玉峰倍感振奋。
让这位干了30多年的“老教育”兴奋的原因是,在不久前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六十条”措施中,一连串发展教育事业的举措不仅含金量高,而且正在逐步付诸实施当中。
筹资2亿元新建3所新区初中。投资4500万元建设新区龙康初中,学校规划用地50亩,规模为36个教学班、在校生1800人;在新区王城大道与积翠南街交叉口西南,投资4500万元新建一所同样规模的滨河初中,占地面积为52亩;在新区龙和西路与伊洛路交叉口西北,投资1.1亿元建设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新区分校,学校规模为60个教学班、在校生3000人,占地面积120亩,其建设标准将达到目前市区初中学校的最高水平。
目前,新区龙康初中和滨河初中文物普探、施工图设计等工作正在进行,工程建设已正式启动。二外新区分校规划设计方案招标工作正在进行。
计划筹资1亿元开建的市职业教育中心一期工程是另一大亮点。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工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发展具有洛阳地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已是当务之急。市职业教育中心总投资不低于3亿元,其中一期工程争取今年开工建设。
目前该项目正处于立项阶段,建成后将扩大旅游、畜牧兽医等专业招生,辐射南阳、三门峡等周边地区。
改造农村初中12所。由分散办学转为集中办学,一些农村初中寄宿制学生明显增多,学生食宿设施滞后问题凸显。今年我市将投资2511万元,在5个县12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24个单体项目,全部为学生宿舍和食堂,以改善学生食宿条件。
目前这些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8月底前完工,赶上秋季开学时派上用场。安排教育附加9100万元,改造、迁建、新建洛一高新区校区、市49中、市37中、市实验中学、市第一职业高中等10所项目学校。其中新区一高3栋教学楼、实验楼、艺术中心等项目主体已封顶,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图书馆、行政办公楼等项目主体工程正在施工,预计今年7月底前封顶。
去年汶川地震后,我市安排50万元专款,对校舍抗震安全全部重新“体检”,今年还将拿出2000万元,将不符合抗震安全的校舍全部维修一遍,并添置实验室和多媒体教育设施。
“今天的洛阳教育,就是明天的洛阳经济”。刘玉峰说,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市委、市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心不但丝毫不动摇,反而更大了。其决心不仅体现在教育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上,而且体现在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
据介绍,“六十条”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落实这一要求,有关方面拟出台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推进发展政策,规划3年至5年建成3所至6所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万人左右;市区中等职业学校经整合后保持在15所左右,校均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每个县(市、区)建立1所至2所容纳3000人至8000人的县级职教中心;培育5所至8所特色突出、全省知名的品牌民办职业学校,不断提升职业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去年我市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书作费,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免费范围,让更多孩子享受到这一实惠。
市委、市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心,让今后基础教育发展的前瞻性目标逐渐清晰: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争取尽量将义务教育扩大到10年(含学前班一年),或者13年(含高中三年),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不久的未来,这并非没有可能。”刘玉峰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