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解决的是“做蛋糕”的问题,那么未来要解决的显然是“分蛋糕”的问题,让绝大多数人分享改革的成果。这样一项重大的改革,最佳路径应该是由发改委公布初步的方案,全民参与讨论,而不是“关门立法”。
据媒体报道,由国家发改委起草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意见”,已提交国务院审议。这意味着,备受瞩目的收入分配改革即将进入实施和操作层面。
在全力应对经济衰退的语境下,启动收入分配改革,并将之提高到攸关经济转型和经济复苏的关键性举措的高度。从宏观经济学的视角而言,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个良性互动,合理的分配能够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最根本动力,而不合理的分配最终会因消费能力的不足而使发展动力衰竭。
正是由于分配机制的问题,2007年居民消费率仅为35.4%,比发达国家低了30个百分点,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最低点,比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的52%低了约17个百分点。因此,要真正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根子还在收入分配领域。
收入分配不公,也绝非仅仅是一个伦理学或者经济学的价值判断问题,更是与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社会治理秩序的和谐不无关系。长期的收入分配不公,不仅仅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情绪影响也特别重大,影响社会稳定。
从中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看,非常复杂,不仅仅要解决公平问题,也要解决效率问题;不仅仅要做“加法”,增长居民的收入,也要做“减法”,通过政府在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层面多提供公共产品、减少居民的支出;不仅仅要解决初次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让穷人的收入增长快于富人,也要解决二次分配的问题,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我们尚不知道发改委关于收入分配调整方案的细节。笔者认为,当前关键要从以下几点突破:第一,要在制度上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让工资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第二,对于垄断领域的收入,要有操作性的调控方案;第三,加快居民社会保障改革的步伐,坚持教育、医疗等产品的公益性,通过划拨国有股等措施,充实居民的社会保障账户;第四,加快政府改革的步伐,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寻租和腐败的空间,减少隐性收入和非法收入,减少对居民收入的挤出效应。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解决的是“做蛋糕”的问题,那么未来30年要解决的显然是“分蛋糕”的问题,让绝大多数人分享改革的成果。但这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做“加法”和“减法”过程,要将30年积累沉淀的财富向普通民众倾斜,最终都离不开制度保障,离不开法治的健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的确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攸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
正因为如此,这样一项重大的改革,最佳路径应该是由发改委公布初步的方案,全民参与讨论,而不是“关门立法”。收入分配注定是一个广求民意的公共政策,唯有让民众参与,体现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才能对抗利益阶层,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只有民众参与,调整方案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其公平价值,维护民众的利益。
由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在合适时机公布收入分配调整方案,让民众参与,为这项攸关中国社会未来的改革集思广益,为公共政策添加“公共精神”和程序正义,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改革方案和利益分配机制。 (马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