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名伤员走时留下的37封信,河科大一附院的护士们经常翻看。本报见习记者 连漪 摄 |
| 这是去年5月31日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在洛阳火车站抬运伤员的资料照片。本报记者 光辉 摄 |
|
一个旅行包、两个大皮箱装得满满当当,全是要送给洛阳亲人的礼物:四川特产牛肉干、松花蛋。2008年8月15日突然出现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四川灾区康复伤员洪金贵着实把全院的医护人员吓了一跳。他们不敢相信,两个月前左脚差点截肢的重病号洪金贵会千里迢迢来看他们。
地震一周年就快到了,跟医务人员频繁通话的洪金贵又想来洛阳了,考虑到洪金贵家里的经济状况,河科大一附院骨科护士石红岩早早给他做起了思想工作,总算把他再次来洛的计划给“瓦解”了。
洪金贵是绵阳市孝德镇石河村村民,地震发生后和妻子都被埋进了废墟。他用唯一能活动的一只手清理身旁的瓦砾,终于在第二天从废墟中爬出,但左脚严重挤压变形被3家医院建议截肢。由于妻子在地震中丧生,洪金贵只身来到洛阳疗伤,医院为他配备了专职大夫和24小时不间断陪护的志愿者。打饭、洗澡、聊天、洗衣服,洪金贵在医院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终于保住了左脚。
离开的那天,44岁的洪金贵哭成了泪人。到达四川的当天,他就给精心护理他的护士焦瑞娟和石红岩打来电话报平安。每隔三两天,洪金贵总会给照顾过他的医护人员发个短信:你们要注意休息,工作别太累了,我挺想你们的……
本报见习记者 连漪 通讯员 牛牧青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