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有报纸编辑约我为一组文章插图,其中有一篇函谷关,从来未去函谷关的我凭想象画了一幅黑白插图。现在看来,过于随意,只不过画了一道沟。关在何处?
年初,我来洛阳看望亲友,回西安时圆了此梦。那天是初七,虽已开春,仍寒气渗人。
函谷关坐落在晋豫陕黄河口的一条支流处王垛村附近。函谷关即崤函古道之关口,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关隘。这里山势雄浑,沟壑险要,杂木丛生,有“车不方轨,马不并鞍”之称,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当年,老子骑青牛从东而来,“八方紫气老君来,四面云山青牛卧”。老子在此著述《道德经》5000言,成为中华文明道家重要学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乃至理名言。老子著《道德经》后飘然西去,隐居陕西终南山楼观台,被尊为道教始祖。《道德经》传播到海内外,尼采盛赞《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
函谷关正在扩建,遗存最古老的建筑是太初圣宫,它始建于唐,元、明、清历代重修。太初圣宫虽不算高大,但古朴庄重,遗风犹存。大殿两柱有楹联:太初明道德万丈显光芒遍绕兴社稷,圣宫沐天尊大同崇朗耀巍峨乐修真。唐玄宗曾题匾额“太初圣宫”,真乃仙居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想当年,孔子从鲁国赶赴洛水向老子问道,老子千里悠悠西行,然二人难超越世俗,儒道兴国。而老子从阴阳太极、宇宙本源出发,发出了“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的喟叹。老子著述后骑青牛布衣飘然西去,这是何等大境界。日本鬼子焉能领悟此真谛,终未打过函谷关黄河。这大山大河是中华民族脊梁血液,组成一道天然屏障,胜似雄兵百万。
古关萧索,古道清幽。狼烟烽火已逝,马嘶刀影已去,历史又复归平静。登上关楼,古道间枝干裸露的杂木,于风中瑟瑟。有汉子骑摩车托穿行在古河道,塬坡果田剪苹果枝的农妇沉浸在她们的希冀中。阳坡黄塬层峦如蟒蛇,杂木古柏全由了性子,散漫在沟内脑坡,似一组组音符弹奏着春之歌。
鸟瞰函谷关,阴阳黑白分明,却又是如此和谐互补。今日为老子三拜,燃三烛清香。三年前从华岳来此的王道士询问我有何心愿,我答:“无。”是啊,难道天有什么心愿,地有什么心愿?老子使人类获得心灵的宁静、智慧的升华。
函谷关千百年来曾发生200余次大小战争,著名的有六国合纵攻秦,秦昭王献三城,刘邦守关拒项羽,唐军与安禄山桃林之战……
漫步古关古道,思绪绵绵,作小诗一首以记录此行:
崤函古道道之源,
老子著述五千言。
云山青牛采风爽,
厚德载物今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