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为什么这么做,道理也很简单。对外说是“心因性”因素是因为事关当地的大企业,如果说明这是泄漏事故的话,一定会引起当地民众的抗议与索赔。企业要是不能经营下去,恐怕政绩也就无处寻觅了,而且往深了追问,就要问到当地监管部门是否尽责的地步,这是某些人不愿让其发生的。
前段时间,吉林化纤集团千余名员工出现集体中毒症状,疑似旁边的康乃尔化工厂有泄露事故。这么多人出问题不是小事,卫生部紧急派出9位专家会同当地的专家进行调查,结论是与“心因性”因素有关。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是上千人因为心理上的恐惧感导致身体上出了问题。专家还感慨说,很少见到这么大规模的“心因性”表现。
这种情况确实应该比较少见,至少这次的专家们是不是真的见到“心因性”因素大爆发实在是很难说。因为在几天后的安监总局网站上有一篇“安监总局统计司的安全建议”中称:“针对上周化工企业发生泄漏事故的情况,要加大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认真吸取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泄漏事故教训,督促化工企业认真开展治理行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严防化工企业发生事故。”
如果我们相信安监总局统计司的话,这个“心因性”因素大致就是这些卫生部专家自己的小宇宙大爆发之结果,确实是心理因素,只是发作者不是那些中毒的工人,而是那些专家。要是不相信安监总局的说法,就说明安监总局在说谎,把泄露事故强加给了一家清白无辜的化学企业,并且对卫生部的专家进行了侮辱。两者相较,我个人倒是相信安监总局的说法,确实是发生了有害化学品泄露事故。
一件事有两个正式说法很奇怪,但并非不可能。从程序上说,卫生部专家的鉴定结果是定性此事件的基本依据,只有这种专家意见出来了,国家安监总局才能说这是不是一起安全事故。而卫生部专家或者当地的有关部门看来是上报了两种不同结论,一种用以对付公众的质疑,那千余人就全都因为自己的心魔而出事了。另一种看来是汇报了事情的真相,所以才有了安监总局这个安全建议。两者虽然结论不同,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系统中生产出的产品。
熟悉这些机关办事规则的人知道,出现这种两个结论打架的状态,基本上不是因为内部没有统一好口径与说法,而是在各自的发布系统中出了一个小小的纰漏。安监总局有自己的信息发布规程,发生这样的事故是要提请各地安全监察部门注意的。但事情的处理方式分成对内对外两套口径这件事看来是没有传达到位,结果就随着例行的文件发布了出来,最终变成了自打耳光。
说到为什么这么做,道理也很简单。对外说是“心因性”因素是因为事关当地的大企业,如果说明这是泄漏事故的话,一定会引起当地民众的抗议与索赔。企业要是不能经营下去,恐怕政绩也就无处寻觅了,而且往深了追问,就要问到当地监管部门是否尽责的地步,这是某些人不愿让其发生的。
而自己监督自己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卫生部出专家、安监总局装作认可卫生部专家的结论,这么一件事自然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让大家都惊奇了一下,并且长了一次学问:原来集体中毒还可以是心理作用啊,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说不定还能为下次出现同类事情打下一个理论基础呢。只是我们可能会看到的是,“心因性”因素规模越来越大,最终能够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个心病到底是谁的毛病,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而这种连说谎都说不利落的官员与专家,也还真的算不上是合格的官员。
(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