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要闻·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高考人数首次下降的背后
部长下基层 为民办实事
大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小包裹 大爱心
维修牡丹桥
伸缩缝
暗香浮动端午节
10个步骤洗手防病毒
出口退税率调高
给“洛阳出口”送来春风
春天牧业:为农民送来“金娃娃”
中石化洛阳石油分公司 力保“三夏”参战农机用油无忧
有奖征集人性化交通标语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5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今年高考全市报名考生总数比去年减少3689人,是恢复高考30余年来 首次下降。考生人数为何下降?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请看——
高考人数首次下降的背后
  30多年来,每年高考人数飙升,这似乎已成定律,大家习以为常。

  然而这一“定律”今年被打破——最近,市招办在统计我市高考报名人数时发现,我市考生人数比去年减少3000多人。这是高考恢复30余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考生减少,30余年来第一“拐”

  “今年我市高考人数明显出现了拐点。”市招办主任介建中向记者出示了一份高考报名统计表。有关数字表明,今年高考全市报名考生53611人(含对口生、专升本),比高考人数最高峰的去年减少了3689人。其中,今年高考我市普通类考生为49449人,比去年减少3038人,减少5.79%;对口生2546人,专升本1616人,分别比去年减少了273人和378人。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在高考指挥棒之下,我市考生人数逐年攀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壮观场面,30余年来年复一年上演。去年全市考生更是达到57300人的最高峰。

  在2008年,当全省高考人数创下98万的新高时,大家坚信,2009年全省高考人数突破百万几成定局。但是最近统计出来的高考报名数字让预言家大跌眼镜:全省考生95.9万人,不但未大过百万,反比去年少了2万多人。

  市招办人士认为,今年我市高考考生减少的直接原因,一是人口出生高峰期已过,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人数减少。中国第三个生育高峰是从1985年到1990年这几年,今年参加高考的应届生基本上是“90后”,他们正好出生在这次生育高峰之后。今年高考报名,我市减少的普通类考生中,一半左右为应届高中毕业生。二是复读生报考人数减少。减少的普通类考生中,另一半为复读生。今年是高中课改后第一届毕业生,不少考生担心课改后高考变化大,能走则走,就主动放弃了复读。

  高考人数下降的背后,折射出诸多深层次问题,颇为耐人寻味。

  就业“神话”破灭,高考指挥棒不灵了

  1977年恢复高考,现已退休的河南科技大学教师韩明儒成为首批大学生。考上大学后,他走出山区小厂,毕业后当上了高校教师,命运从此改变。

  “进了大学门,就是公家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韩老师深切体会到高考改变命运的巨大力量。

  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工作,考上了大学等于端上了“铁饭碗”,高考等于鲤鱼跳龙门。

  如今国家已不再包办大学生就业,大学毕业生逐步走向完全自由择业。考上大学不等于找到一份好工作——人们已开始接受大学生就业“神话”破灭这一事实。

  洛阳师院政法学院党支部书记、社会学者安锋认为,就业的“神话”破灭,动摇了普通百姓对高考的信心,高考慢慢被看淡,这是高考人数首次下降的重要社会心理背景。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不少大学生大学四年学的东西,到社会上不管用,这些都折射出高等教育知识体系与社会需要的脱钩。

  “高考面临着公众的信任危机,应该引起业界重视。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整个社会改革,到了改变的时候了。”安锋补充说,这不等于高考指挥棒不灵了,高考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考试内容过于重知识、轻能力。

  职业教育扩张,蚕食高考“领地”

  “进了大学还不一定就业,上大学还不如学门技术”。近几年来,我市中职类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高达96%,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照,这为职业教育赢得不少“印象分”。

  事实上,从中招开始,职业教育就在蚕食高考的传统“领地”。市教育局有关数据显示,连续3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以不低于10%的速度增长,去年中职类学校招生达3.8万人(不含技校),今年招生计划更是高达4万人,基本上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持平。

  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的火爆,令高中毕业生将目光转向职业学校,每年我市有3000名以上高中生上了职业中专,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回炉”上技校的现象。

  “再过几年,职业教育发达的地区可能出现高中与职业学校招生倒挂现象,而洛阳也是其中之一。”市教育局职业成人及高等教育科科长张平安透露,目前我市中职学校农村学生和城市贫困生可享受每年1500元的补助,今年下半年起,所有涉农专业中职类学生将全部免除学费,这些将进一步刺激职业教育扩招。

  成才之路,到底有多少条

  临近毕业考试,洛阳某高校一名大四学生却拒绝参加,甚至打算放弃即将到手的大学毕业证。原来,他自学参加了社会上的计算机中级程序员考试,被南方一家企业以10万元年薪聘用。“要毕业证有什么用?”这名大学生的话发人深省。越来越多的人在提出质疑:“成才,为什么非得上大学?”

  “上大学就是有出息,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正在发生改变。”安锋认为,“高考人数下降了,并不是坏事。这说明,一考定终身的观念在淡化,高考决定命运的观念在淡化。社会上关于成才的价值观变得更加多元化,将让每个人的成才之路更宽、更多。”

  本报记者 孙利华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