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我市耕地连续10年占补平衡有余
第五次全国军转表彰大会召开
高铁时代的“双城”生活渐行渐近
又是一个丰收年
5县(市) 被通知限期整改
重铸铁业:重型装备
制造业“重量级”新星
廉租房保障标准确定
话剧《英雄战士》在洛首演
法航乘客生还无望
老兵回家别样亲情
中美下月举行对话
中国·汝阳恐龙遗址馆开建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6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老兵回家别样亲情
这是王之平曾经居住过的老屋。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来到中国远征军老兵王之平的家乡——孟津县白鹤镇柿林村探访,听老人的堂侄王建国讲述了这位抗战老兵的别样亲情。

  老兵的老屋

  柿林村位于西霞院水库之畔,绿树掩映,十分幽静。柿林村是远近有名的“杂技村”,村里300多户人家有几十户常年在外地耍杂技。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座老屋前——这是王之平的旧居。王之平的堂侄、今年64岁的王建国热情地把我们带到屋内。老屋墙壁很厚、房梁高大,我们坐在里面感觉阴凉。

  王建国说,这座老屋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村里年代最久的民房,村里的百岁老人都不知道这座屋是啥时候建成的。堂叔王之平在家时叫王振东,村里人都称呼他“东东”,1918年生,亲弟兄两人,叔伯兄弟5人,现在只有王之平和83岁的三叔健在。三叔在洛阳当教师,他一家人都在市里住。这座老屋是王家的根。

  别样“母女”情

  王建国说,王之平1937年离家参加抗战,家里人只知道王之平当了国民党兵,认为他早已不在人世了。解放后,家里人更是讳言当了国民党兵的王之平,渐渐把他淡忘了。

  王之平在老家时,娶了邻村小他一岁的姑娘王春珍,结婚不久,他就匆匆上了前线。尽管没有丈夫的消息,王春珍还是在耐心守望,直到1997年去世。

  1966年夏,一位18岁的姑娘忽然来到了老屋。见到王春珍后,这位张嘴就叫“大娘”,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姑娘自报家门,说自己是王振东的大女儿,叫刘玉仙,又名刘木兰,姓母亲的姓。父亲把自己送到国内上大学,嘱咐让回老家看看王春珍。这时,王春珍才知道王之平在缅甸落户了,育有6个儿女。

  王建国说,刘玉仙当时以华侨身份回国,在武汉读大学,大学毕业后到香港发展。从1966年到1997年,刘玉仙几乎每年都来看望王春珍,婚后还带着孩子们前来,一住就是好长时间。

  刘玉仙在家对王春珍照顾得无微不至,还经常给她零花钱。

  1992年,刘玉仙把王春珍接到香港,和自己住了半年多。当时,王建国一趟趟往洛阳、郑州为王春珍办理出境手续。

  1997年农历十一月初一,王春珍病故,刚返回香港3个月的刘玉仙得知后,第二天就从香港赶到柿林村,忙前忙后为老人办理后事,过了“头七”才走。此后,连续3年农历十一月初一,刘玉仙都回来祭奠。

  村里人都夸奖说:“这闺女真是比对亲娘还亲!”

  老兵回乡

  王建国告诉我们,今年实际上是王之平第三次回乡探亲。

  第一次是1989年夏。王之平第一次回到阔别50多年的家乡,在老屋里住了半年多。当年,王之平71岁,身体很好,王建国还陪着老人骑了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县委统战部去介绍情况。在老屋的半年里,王之平经常到黄河边,看着黄河水默默沉思。第二年年初,王之平的儿子王玉顺来到孟津,把老人接回缅甸。这是王之平和王春珍最后一次见面。

  第二次是2003年夏。85岁的王之平再次回到老家。老屋尚在,王春珍却已离世。也许是感伤人去楼空,王之平住了几天,就在王玉顺陪同下到北京、北戴河等地旅游,然后回到缅甸。

  本报记者 王继辉 特约记者 郑战波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