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偃师市首阳山镇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记者 曾宪平 摄 |
|
伊川县江左乡乔村农民乔龙彪家小麦喜获丰收。记者 曾宪平 摄 |
|
嵩县田湖镇农民正在收割小麦。 记者 曾宪平
摄 |
|
潘纪章测出亩产达700公斤后乐开了怀。 记者 曾宪平
摄 |
|
汝阳县小店镇农民边收割麦子边播种。记者 高均海
摄 |
|
又是一个丰收年。记者 曾宪平
摄 | |
又到“三夏”。
由于去冬今春连续100多天的干旱,小麦旱情让人揪心,各级党委、政府不计成本抗旱浇麦,确保今年夏粮丰收被提到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今年夏粮产量如何就成为格外引人关注的问题。
虽然权威部门现在还没有得出夏粮产量的具体数字,但我们在偃师、孟津、伊川、汝阳、嵩县“三夏”现场采访时看到,多数农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旱年丰收,来之不易,让人更加欣喜。
3700台联合收割机投入麦收
全市麦收工作5月26日开始。由于连日来天气晴朗,我市小麦大部分成熟,麦收工作进入高峰期。截至昨日下午4时,我市已收割小麦面积169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7%,其中机收面积为147万亩,机收率达87%。
据市农机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市共争取到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821万元,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县(市)区。全市农机供应部门自筹资金,组织购回了7000余万元的联合收割机、拖拉机、脱粒机等整机及零配件。
今年我市参加麦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将达到3700余台。各级农机部门将按照麦收的时间差,合理调度联合收割机,确保我市麦收工作顺利进行。另外,我市还准备组织1200台联合收割机到外地进行跨区作业。
由于补贴政策深入人心,加上返乡农民工增多造成的购机数量增多,我市联合收割机数量增长较快,全年农机具基本够用。
多项措施保证今年夏粮丰收
今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达364.5万亩,由于播种适时,管理得当,生产形势比较乐观。市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这取决于我市采取的多项措施:
播种基础好。麦播期间,我市小麦播种墒情较好。全市73%的小麦实行了统一供种和种子包衣,良种普及率达到了98%。
大力抗御旱灾。面对严峻旱情,我市上下全面动员,积极开展抗旱保苗工作。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5859万多元,重点用于抗旱水源建设、病坏设施修复、渠道清淤疏通、抗旱机具购置等;共启动各类水利设施1.7万多套,出动流动抗旱设备6000多台(套),使全市150万亩可灌溉面积全部得到了灌溉,并通过流动机灌等措施扩大灌溉面积10万亩;气象部门全面准备,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狠抓科学管理。我市安排财政资金150万元,扶持建立了82个植保社会化服务机防队,全市机防队达到100个。
积极开展高产创建工作,全面搞好技术服务。市、县、乡农业部门共组织616名技术人员,包村包片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群众科学管理麦田,提高了麦田管理的技术含量。
部分区域可能有所减产
虽然我市夏粮大面积丰收,但局部可能因严重干旱出现减产。我们在一些县采访中听到农民说,他们的小麦没有减产,但条件较差的如坡子地、河滩地可能减产。
本报记者 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