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要闻·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酒香四溢人尽醉 杜康美名天下闻
市纪检监察系统
争当群众贴心人
“百厅包百村”帮建有成效
股指有望稳中有升
短线震荡不可避免
检测站“搬家” 上门服务忙
意向成交商品房近90套 下站开赴郑州
宜阳3700名返乡农民工
走上致富路
一位农民种田的“木桶理论”
5000万元支持
汝阳城中村改造项目
夜战三夏
房地产巡展至登封
栾川与约旦企业
签订1500名用工合同
果富乡民
讣 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6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大旱之年看麦收系列报道之二
一位农民种田的“木桶理论”
  “小麦生长需要16种元素,缺了哪一种,都有可能造成麦子发育不良、产量不高,这就是小麦生长的‘木桶理论’。”

  说这话的人不是农业院校的教授,而是伊川县江左乡李寨村民。他叫张留申,66岁。昨日,他对记者说:“我的认识是,小麦种植只有各方面措施都跟上,水、肥兼备,科学管理,才能取得好收成。”

  江左乡地处伊川县浅山丘陵区。现在,坡地的麦子已基本收割完毕,而水浇地的李寨村的麦子却还泛着青。

  张留申在他家房后的小树园里接受采访。树阴外是他家的9亩麦田。他说:“知道这些麦子为什么现在还在长吗?这就是今年的抗旱浇麦起了作用,地都浇了一遍。多长几天,增收的劲儿大着呢!”

  说起今年的小麦收成,老张满有把握地说:“不是夸口,这9亩小麦测产亩产615公斤,我觉得实收没一点问题。”“去年?去年没有超过千斤。”

  我从田里采了一个麦穗拿在手中,穗大粒饱,掂起来沉甸甸的。

  老张说,在大旱之年取得增收20%的好收成,关键是良种、良法和好的后期管理。特别是冬春之交的小麦分蘖期,抗旱浇麦起了大作用。

  张留申年轻时就爱钻研农业技术,曾在乡政府工作过。他说,咱们豫西十年九旱,去年冬旱早有苗头,所以,我很早就到处打听品种,选用了县里推广的伊研一号,这是个抗旱、抗病、抗倒伏品种。 

  “再一个是今年的抗旱浇麦。我们这里水利条件比较好,抗旱那阵子,全乡男女老少搁劲儿着呢,天天守在机井边上,等着浇地。有些人连水都不舍得吃却拿它去浇地。要是不抗旱,今年的产量不会超过250公斤。

  “最后就是科学管理,我们这里的地都实行了测土施肥,地里缺什么元素就施什么肥,我们把这种做法叫‘庄稼吃上营养套餐’……”老张自豪地说。

  从乡里回村后,张留申担任了县老年科技协会的常务理事、江左分会会长。在他的宣传鼓动下,老科协江左分会的示范户会员发展到600多户。张留申他们经常在他家的小树园里开技术研讨会,分会会员免费为农民测土施肥,统一供种,把江左乡的农民科技种田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科学种田的观念在江左农民中深入人心,科学种田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李寨村村委会主任潘章纪说:“以前不懂科学,闹了不少笑话——有人一亩地施了300公斤碳铵,既浪费又污染环境,更造成土壤板结。现在,很多农民自觉学科技,潘长旺家就自费订着科技报,他有新技术都向大家说,大家都学着做。在同样的天气、地力条件下,农业增产的潜力在科技。”

  江左乡党委书记陈崇渠说,今年全乡小麦种植面积近4万亩,目前看总体丰收,与历史上最好年份基本持平,在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情况下,这是非常难得的。除了全力抗旱之外,科学种田、农民选用新品种起了大作用。                  本报记者 郝敏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