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够了谁也不用找,分数不够找谁也没用
本报讯 (记者
李燕锋)随着高考填报志愿、录取等项工作的展开,五花八门的招生诈骗行为也将陆续粉墨登场。昨日,市高招办特别发出通知说,每年6月至9月是各类招生诈骗事件的高发期,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市高招办负责人指出,考生和家长要特别注意以下六种招生行为:
一是混淆教育形式,蒙骗考生。招生骗子有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考生,将一些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等混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考生家长花钱后,的确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入学后才知道上当受骗。
二是声称“低分高录”,哄骗考生。招生骗子往往声称自己有办法让达到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达到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者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他们收取“活动费”,从而骗取考生及家长的钱财。
三是谎称“内部指标”诱骗。招生骗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和考生及家长见面时,他们往往拿出一些伪造的证件和空白录取通知书,谎称手中掌握有某某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要家长先付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当家长交纳定金后,他们就逃之夭夭。
四是号称自主招生、定向招生骗人。骗子利用自主招生、国家定向招生政策误导家长。事实上,除教育部门规定并公布的有关高校可自主招生外,所有批次院校全部按考生统一填报的志愿录取。而定向招生是指少数部属高校面向特殊行业定向的招生计划。
五是借军校招地方生名义行骗。按照规定,军校招生和地方院校招生一样,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招生骗子声称能拿到军校“特招指标”,要家长支付指标费。其实军校与其他高校一样,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会收取考生和家长的任何费用。
六是伪造、假冒公文行骗。伪造录取通知书,等学生入校发现时,骗子早已逃之夭夭;假冒公文,提供所谓的录取函等伪造公文,上面盖有“公章”和“录取编号”,以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达到骗钱的目的。
市高招办负责人提醒考生,防范招生诈骗总的原则是:分数够了,谁也不用找;分数不够,找谁也没用。“花钱买分”、“高费入学”都是欺诈行为。考生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和省招办签章的“录取信息确认表”后,应登录省招生信息网或到县(市)区招办核查自己的录取信息。如查询的信息与录取通知书一致(包括学校名称、专业、层次),就是经过省招办办理了正规录取手续。
此外,国家规定,严禁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凡是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收费行为,或者另行收取中介费、活动费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在高校招生的后期,一些高校的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也进行招生。但这类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形式、性质不一样,考生及家长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