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检员用天文尺认真测量出口德国的辊压机辊轴外径。
石文禹 摄 | |
凡是企业,无不重视质量问题。
但要让质量理念真正入耳入脑,体现在每名员工日常工作中,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走在了前面。
聘外国专家任质量总监
在中信重工重型装备厂数控车间采访时,一瘦高身材的外国专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站在一台铣床操作盘旁边,边比划着边与操作工人谈着什么。随同的公司质量保证部的同志说,那位美国人是公司重金聘用的质量总监,叫尼尔斯。
据了解,现年70岁的尼尔斯,8年前被全球最大的水泥装备工程企业——丹麦史密斯公司派到中信重工任监理。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在中信重工加工史密斯公司所订的产品期间,他天天泡在加工现场,对机床刀具上沾的星点儿油污都要求擦洗干净,甚至工人作业时一个不规范动作也要纠正。
在中信重工,没有人不知道尼尔斯,许多工人都怕这位好挑刺儿的外国专家。2006年年底,尼尔斯在史密斯公司的任期结束,中信重工则把他挽留下来,聘他做质量总监。
这位爱抽“红旗渠”香烟、喜欢在交谈中夹杂几个中文词汇的外国专家说,他不喜欢坐办公室,习惯在生产车间到处转转,观察产品是否有质量问题,看以前有问题的产品会不会出现在同样的产品上。他说,谁都不喜欢产品质量出问题,作为生产者一定要把工作的每一步都做得精细到位。
质保部主任赵安生介绍,尼尔斯每月都要发现三四个质量问题,有的自己解决,有的报请公司解决。他建议对出口产品的质量文件采用中英文对照,以便外商阅读,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建议已被公司推广。尼尔斯在中信重工已经工作了两年半,他用欧美质量标准要求工人作业,大大缩短了中信重工与国际大企业在质量上的差距,使企业工作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一个脚印的追查
细节决定成败。
中信重工对细小的、常人认为可忽略不计的问题从不放过。采访赵安生时,他正在生产现场处理一起“质量事故”——一台即将下线的破碎机表面有一个脚印!这个脚印是在产品表面灰色漆未干时,踩踏上去的,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赵安生找来车间主任和主管生产厂长,要求重新刷漆,并且两日内查清责任人严肃处理,并把处罚结果上报公司质保部,在全公司通报。
记者问赵安生是不是小题大做了,他郑重地说,出厂的产品应该像一个打扮好了的新娘,从头到脚都应该给人鲜亮的感觉。这是一个企业的形象问题,是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必备的素质。
赵安生说,他经常在国外企业看到,工人在测量已经刷过出厂漆的产品时,总是跪下探着身子去测量,从不上脚去踩,尽力保护漆面的整洁。这对他触动很大。
如今,中信重工已经连续五年针对质量问题在职工中开展“群策群力活动”,鼓励大家找出并克服掉工作中的陈规陋习;每年举办缺陷产品展览,组织职工参观;开展质量标兵评比活动,对先进分子重奖。
中信重工的产品质量标准已经由过去的“不影响使用”,提高到现在的“让用户完全满意”。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这几天,在中信重工各下属单位的宣传栏里,都张贴着一份质量事故处理通报。
发往武汉一家公司的产品,在制造时因工期紧,技术副厂长把水压管路试验改为煤油渗漏试验,造成产品在使用现场试车时漏水,给公司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对此,公司对生产厂长给予行政记过和经济重罚,并调离工作岗位;技术副厂长引咎辞职;对厂内相关生产、技术人员也都分别作了免职、经济处罚等相应处理。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形象和声誉是企业占领高端市场的必要条件。”赵安生说,抓质量必须“严”字当头。而且这次事故从根源看,也是因为没有遵守公司的质量理念——“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记者注意到,在中信重工生产车间,许多地方都能看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几个字。赵安生解释说,中信重工干的大多是大型产品,价格少则几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元,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损失都很惨重,每年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有上千万元。如果每名员工都能第一次及每一次把工作做对,不留遗憾,就不会出现质量问题,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很大的。
对“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工人们有不同的理解。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年技师刘新安是进口设备260镗铣床操作手。他说,在每次开始干活前,都要先吃透图纸、技术要求和工艺,并且像跳水运动员跳水前都要在跳板上静想一会儿一样,把各个环节再细想一遍,做到完全有把握时才开动机床。
质量标兵、焊工李永伟的理解是,干活时抛弃一切杂念,全神贯注在焊枪上,做到“手走心随”,处于忘我的状态。
在与众多普通工人交谈时,他们说,干出次品等于砸企业的牌子,也是在砸自己的饭碗……
看来,一种正确的理念一旦融入每名员工的头脑中,融入每个人每天的具体工作中,将会产生无穷的创造力。
在采访质量总监尼尔斯时,有一个细节令人记忆犹新:当让他对中信重工产品质量水平作出评价时,尼尔斯露出孩子般天真灿烂的笑容,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中文说:“很好!”
相信随着中信重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在迈向国际一流企业行列的进程中,一定会生产出更完善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