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93%的受访者表示对一个月连续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感到“不适应”。油价高于美国,还要一月两涨,又怎能让消费者适应?
油价飙涨的理由,自然是“与国际接轨”。接轨等于涨价,已成了有关方面的行为模式;而一听接轨就明白是让自己掏钱,则成了百姓的思维定势。平时常说办一切事情都要从国情出发,然而为什么一碰到接轨就成了例外?“国际”有“国际”的标准,我们有我们的国情,人均收入的差距决定了支付能力的不同,这轨如何能硬接?更不必说,有不少轨早就接得让“国际”也看不懂了。比如比美国还高的油价,接轨还是越轨,谁能看懂?
“越轨”了还口口声声说是“接轨”的不止油价一个。比如房价,世界银行的“轨”是房价收入比为4倍~6倍,而我们已是十几倍还多。又比如大学收费,以公众的支付能力为尺度衡量,即使与收费最高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学收费也是其3倍。再比如按国际标准,我国卫生总费用的1/3竟被大处方浪费掉了。诸如此类,究竟是接轨还是“越轨”?已先“越轨”,遑论“接轨”?显然,至少在当前,先解决“越轨”,才是当务之急。 (奚旭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