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我们一年一年就是为着你
观 荷
妈妈心中的“价值观”
山叶红时觉胜春 (国画)
五十载风雨历程 五十载春华秋实
思路花语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7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19中校庆专题
五十载风雨历程 五十载春华秋实
——腾飞中的洛阳市第十九中学特别报道之三
香港天邻基金会青少年营
  洛阳市第十九中学几易体制,原为初中,后为完中,今为高中。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学有省重点、市重点,十九中属于“第三世界”,每年只能招重点中学录取线以下的学生,优秀的生源难以寻觅。面对这种状况,十九中人没有放弃,没有气馁,他们在困境中前进,在艰难中探索。调查、思考、研究、探讨、实践、总结,点点滴滴,年年月月。“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多年的辛苦努力,终于创造出奇迹,开辟了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即把那些徘徊在重点学校门外、成绩一般的学生,视作璞玉般进行打磨锻造,陶冶熏染,心灵重塑,最终使其成为优秀者。

  哲人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十九中的领导者勤于学习和思考,凭着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学校的准确分析、正确定位,选择了符合本校特点的教育管理方法,将“以人为本”演绎升华,处处身先士卒,办事求真务实。一年365天,确保每时每刻有领导在校,随时处理各种事情;领导爱才惜才,育才重才,不惜投巨资,先后选送38名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学习,2008年又从省内外著名高校招收硕士研究生10名,使在职教职工中研究生学历达36%;勇于创新,花巨资率先创办资助优秀贫困生的“宏志班”,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2006年,香港天邻基金会把在河南唯一的“天邻班”设在了洛阳市十九中,每年投资40余万元资助优秀的贫困生在十九中完成高中学业。

  20世纪末,洛阳市第十九中学经历风风雨雨走过了40多年,送走了几万名初、高中毕业生,为高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拔尖人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初高中文化基础的劳动者。

  进入新千年,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更高,十九中也面临着几大难题:校舍陈旧,设施落后,教师队伍老龄化,优秀生员不足,整个学校处于低迷状态。

  面对这种现状,新上任的领导班子不得不思考,十九中今后的路怎么走?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研究和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一个字:“改!”为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十九中更长远的发展,学校必须做到基本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奋进的十九中,崛起的十九中,辉煌的十九中。彻底改变学校的局面,使十九中成为更多学子向往的成才摇篮。

  要办好一所学校,首先要有一位好校长、一套好班子。十九中的校长对教育有着无比的热爱,有着崇高的理想和敏锐的观察力,不断校正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级班子在工作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中层领导竞争上岗,全员聘任,这样激活了学校的用人机制,也使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几年来,先后有6名教师走上学校中层领导岗位。为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学校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校园、走出洛阳,参观、学习、考察,帮助他们尽快更新观念,更新工作方法。在班子成员管理上坚持从严要求,教育大家树立服务意识,把教师学生是否满意,作为激励和考察班子成员工作成绩的主要内容;在工作决策中坚持民主集中,让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提高大家参与决策、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家在参与中体现自我价值,保持工作激情,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校领导深知,学校是育人之地,教师是育人之才。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和水平的决定因素,保证每个教师身心愉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多年来,“实实在在为教师办事,身体力行为教学服务”是校领导班子的共识,用陈星科的话说就是“只要有利于教师的培养、学生的成长,领导全力以赴”。“以人为本”是领导育人、用人、管人的原则,他们在实践中识才、爱才、重才、惜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已形成良性循环。

  为了招揽人才,凝聚新生力量,充实教师队伍,学校领导不辞辛苦,奔波于省内外各大师范院校,选聘了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同时,也用真诚吸纳了兄弟单位的优秀教师,使学校的教师结构得到优化,更富有朝气。

  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他们的业务素质,学校支持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进修提高,只要市、区有重大专题报告或观摩活动,都积极委派教师参加。学校投入资金,安排时间让中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的学习。要求每个人制订出自学计划并进行学习总结,至今学校有48位中青年教师具研究生学历。学校还要求青年教师“拜师”,和老教师“结对子”,老教师搞好 “传、帮、带”,落实具体措施。这期间,老教师的宝贵经验,青年教师的蓬勃朝气,互相渗透,帮助了青年教师成长,也促使老教师教学方法的更新。

  为了达到使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三年胜任,六年成才,十年成骨干”的目标,学校还把拜师的对象扩大到全市、全国。学校邀请洛阳市的名师、市局教研员到学校蹲点指导,同时利用学校的名师资源,让名师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专题讲座或示范教学活动。十九中和苏州三中结为友好学校,每年都派十名以上青年教师到苏州拜师学习,开阔眼界,提高进步意识。

  为检验这些行动的结果,学校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有优质课大赛、教学技能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通过优秀教师和专家集中点评,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开展演讲口才大赛、板书设计大赛、书法展览评比、教案展、听课记录展等,让教师展示各自的优势,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发现突出人才,培养中坚力量,极大地调动了青年教师立志教育事业、决心干出成绩的积极性。

  通过一系列活动,新教师得到锻炼,能力得到了提升,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必需的优质师资。

  学校实行的是年级组、教研组并存的体制,选拔事业心强、业务过硬的青年骨干教师任组长,年级组长在班级管理中协调指导,教研组长在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提高中起重要作用。教研组积极开展以“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提升”为模式的校本研究活动,活动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重点放在开课、听课、评课上。活动的形式多样,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二次备课。备出相同、备出不同,因学生不同而异。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上一节公开课,开展组内评课。讲课者说出构思、目标、预期效果;评者指出成功和须改进之处。

  同时,在教研组内围绕“六制度”,开展“六活动”。即建立命题研究制度,开展教师基本功比武活动;建立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制度,开展听课、评课、案例分析活动;建立结对帮教制度,开展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活动;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开展教改研究活动;建立教研常规制度,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建立学习研讨制度,开展课改研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了教研组的阵地建设。

  在教师中倡导读书。“读教育论著,促教育发展,做书香教师,办书香校园”成为大家的共识。每学期开展以自主研修为宗旨的“六个一”活动,即学一部教学理论专著,摘一篇教育教学文章,写一篇教育教学经验的文章,上一节公开课,说一堂课,评一堂其他老师的课。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自我反思,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败与得失。奖励教师将反思成文,选出优秀篇章发在校园网络上。

  改变传统的只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把知识化为能力。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是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有兴趣,钻进去,走出来。让教学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趣味化。要求教师自制教具,自做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辅导答疑,特别重视发现学生的奇特思维和创造性,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评论老师教学,提出意见,建立一种完全新型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领导,班级工作的重要性就如建造高楼打地基一样。学校重视对班主任的培养,建立了班主任培训制。上岗前要学习诸如《十九中学生礼仪常规》《中学生日常行为十不准》等对学生的管理规定,还要学习如《班级管理及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等对教师要求的文件,同时学校组织班主任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观摩先进班的主题班会等,积累有关知识,提高带班能力。

  对学生的管理,全校遵循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始终贯彻学校提出的“一切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的指导思想。十九中实行半封闭管理,为学生的安全着想,保证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有严格的门禁制度,对学生可以说是跟踪服务,尤其是离开家住校的学生,老师就是父母。首先,使其成“人”,然后教他成“才”,如果“人”都不成,“才”又从何谈起。学校重视素质教育,课堂以外,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便于学生多方面发展。学校开设了美术、音乐、舞蹈、信息技术、体育、武术、书法等课程,建立活动小组,划分场地,安排辅导老师,组织赛事,并投入一定的资金,奖励成绩突出者,扩大活动的影响。在教学中提倡面向学生“合作讲课”;即各科合作、师生合作,让各科知识互相渗透、融合,使学生各科均衡全面发展。学校有意安排师生“一对一”帮扶,重点针对个别学生薄弱学科,提高了辅导的针对性和教学的实效性。

  开门办学。将学校的工作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学校办家长学校,配合教育学生,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举行开放日活动,邀请欢迎家长和社会各界到学校来咨询问题,评论校长,评论学校,并将这些意见建议收集整理,造册备案,下发到相关部门或个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措施。

  创办“宏志班”是十九中的创举,因为是自筹资金,社会上一些人对此持疑义,说“十九中拿钱买学生”。现任校长陈星科说:“我们是国立学校,为贫困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资助一个学生,等于拯救一个家庭,为国家培养一个人才。”这一举动把党的温暖送到了百姓家。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给学校带来一股浓浓的学习风气,促使那些家境优裕不肯学习的学生开始觉悟;同时,在开办“宏志班”的过程中,学校摸索总结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为兄弟学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三年后,“宏志班”参加高考取得的优异成绩振奋人心,使低迷的十九中昂首挺胸,奠定了十九中再创辉煌的基础。2006年,香港天邻基金会几番考察,认定十九中办学之路的正确性、先进性、为民性,把他们资助优秀贫困生的“天邻班”设在十九中,每年投资40余万元,资助46位优秀贫困生完成高中学业。

  艰苦奋斗十几载,迎来了十九中的跨越式发展,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全国名校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向该校绽开笑脸,2003年至今已为之输送200名优秀毕业生。

  2008年更是喜事连连,400余名毕业生步入高校大门,新千年来国家首批、河南省唯一的女飞行学员出自十九中,十九中一名高一女学生获得世界名模大赛中国赛区冠军。         (本报记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