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巨变中国·洛阳见证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0月4日:洛阳举行“开国大典”
经典瞬间
时代人物
城事·国事·天下事
日报典藏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7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隆重举行开国大典。由于当时的信息不畅,洛阳人知道这一“天大”消息却有些滞后——
 10月4日:洛阳举行“开国大典”
本报记者 石蕴璞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午,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一场声势浩大的庆典隆重举行,千里之外的洛阳人却还没有感受到大地的震撼。当热烈的喧腾蔓延至洛阳城内,已是三天以后。

  亲历者的国庆节前记忆

  近日,我们采访了原中共洛阳地委机关离休老干部涂天璋。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在洛阳专署工商科任职。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洛阳的国庆大典10月4日下午才召开。

  从涂天璋老人的日记中,我们看到,1949年9月中下旬,洛阳阴雨连绵。当时,为活跃市场经济、宣传保护工商业政策,洛阳专署工商科组织人员分赴各县对小城镇工商业状况进行调查,他被派往伊川县。9月27日,由于伊河涨水阻隔,他用了两天时间才辗转来到白沙镇,调查结束后又被隔到白沙镇。

  “30日,今日雨仍未止。近几天来部队由陕州一带到湖北去,整日在泥泞的路上行军。由于在乡间一个月连报纸也看不到,学习更谈不到。昨天见到红字报纸,原来,人民政协会议开幕了!”翻开一本发黄的日记本,涂天璋老人当时记下的点点滴滴如今都显得十分珍贵,从这本日记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当时的时间和事件的脉络:

  “10月1日,冒雨由白沙镇到水寨镇去,刚出村一道小河,水涨的很大,桥也断了。等了半天,心一横,试试看,幸甚,水虽猛,不甚深。过河沿公路西行,路上刚刚过完部队,满是足迹。脚踏在泥水上面,水被逼得从空隙处直射出,满身都溅成泥水了。濛濛微雨及至水寨,衣服已湿透了。河水涨的很大,船不敢开……”

  “10月2日,天不住地下雨,河水仍很大,住在区公所内,闲着无事,真闷人……”

  “10月3日,已是农历八月十二,大家都酿着如何过节,河水仍过不去,有人索性回白沙去。思想在紊乱中,回白沙吧,不愿回;从龙门过河返洛吧,又觉得材料还有许多没有搞。心中还想着河明天或者可以过吧!最后决定走,到彭婆去。没走几里地鞋坏了,赤足走到彭婆,马路石子把脚磨破了几处。晚上住在彭婆合作社……”

  追赶洛阳“开国大典”

  涂天璋老人在日记中写道:“10月4日,早起,雨是止了,有晴的希望。饭后到龙门去,路是好走多了。到龙门,河水很大,过河的人很多,船不敢到岸边,一到岸边就挤满一船。最后,挽起裤子,挤上船,不过两丈长的小船,坐了足有百十人,船帮离水面只几寸,到浪头上,船动摇得很厉害,都捏了一把汗,担心是否会有危险。船不到岸就挤着下,横竖过了河,心里松了口气。河岸马路上水就到肚脐上,沿山根走过了河岸,经关林,渡洛河,回到城里……”

  “一进城,情形大不相同了。满街都是五光十色。商店每户都插着新鲜夺目、绯红五星的旗。大概是国旗,我在想。彩条标语上看,才知是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黑板报上新疆也解放了。街上真热闹,到处都挤满了人。小孩们更是蹦蹦跳跳,手拿着小旗。学校的秧歌队在街头出演了。总之,焕然一新,一切都带着新气象。这正象征着,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被推垮,旧的历史过去了,历史上又掀起了新的一页,新中国诞生了……”

  涂天璋老人说:“当时我到南关就大吃一惊,街上锣鼓喧天,临街挂满灯笼,临街的商户都在门口摆上桌子,放上点心让人随便吃。只有特大的节庆才会这样。沿着南大街、十字街、北大街一路走过,满是欢庆的群众和‘庆祝新疆和平解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彩旗和条幅。比过年都热闹。”

  他赶忙回到专署,人们都去开会了,听说在东北运动场(今老城体育场)举行庆典活动,他便跑到运动场上,人挤得满满的,还有各单位在排队入场,场中高高飘扬着一面崭新的五星国旗。数万人的大会,人声几乎淹没了主席台上领导用白铁筒扩音器的喊话。涂天璋老人说:“只听见什么什么成立,应该就是宣布建国的消息。”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傍晚会散,群众们又排队沿街游行,锣鼓齐鸣,惊天动地。当夜,天空晴朗,圆月照着大地,人们提着小灯笼,纷纷走上街头。

  “10月5日,天晴了,万里无云,碧蓝色的高空,太阳光普照着大地,一切都显得新鲜了。枝头鸟儿也在高歌,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心中很愉快,新中国诞生了!”日记中这样描写。

  据涂天璋老人回忆,10月6日,机关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放假一天,东北运动场上的戏一直演个没停。

  信息不畅导致国庆喜讯迟到

  开国大典筹备阶段出于安全考虑,并未提前公开发布。10月1日下午,北京天安门前30万群众聚集庆祝的时候,各地还没有得到消息。

   当时通讯设施也不发达,除了一部电话,洛阳专署只有一台军用收音机来接收外部消息。管理操作的收音员需要有中学以上文化才行,操作前还要先送去武汉中原局举办的收音员训练班进行学习。《新洛阳报》已于1949年8月停刊,当时洛阳没什么报纸可看。

  “城市以外的消息就更闭塞。”涂天璋老人说,当时整个洛阳只有几辆汽车,干部们出门下乡都是步行,专署办公院里还专门饲养了两头骡子,供专署首长骑用。在乡里调研,整月看不到报纸,有时在区里看到的还是一个多月前的旧报。洛阳当时到处河水上涨,邮电、交通中断,走到龙门、碰到部队,都没有听说。

  洛阳人民支援全国解放

  洛阳解放后,全国多数地方还没有获得解放。从1948年4月开始,洛阳人民全力支援全国解放。

  有关历史资料显示,洛阳地委、专署当时设有支前司令部,动员青年人参军,大批洛阳城乡青年入伍,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为全国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洛阳支前司令部把在洛阳战役、剿匪反霸斗争中缴获的汽油、棉花等物资转运给部队,作为军需之用;同时,发动市民给部队做军衣、军鞋,动员市内缝纫行业包做军衣。为了提高效率,支前司令部把旧布、麻线发给群众,按质按量付酬,调动了群众支前的积极性。

  由于洛阳刚刚解放两个月,洛阳的铁路工人还克服种种困难,用汽车引擎带动一节敞板车,恢复了洛阳到偃师的铁路运输,不久又通到黑石关,使得大批军用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据统计,仅1948年,洛阳刚刚解放不到9个月,就发动群众做了10万套军衣、20万双鞋子。

  洛阳,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