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在7月13日的广东省政府参事决策咨询会上,省政府参事曾添贵建议,凡进入珠三角就业的外省农民工必须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逐步把低素质劳动力边缘化。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曾添贵建议省里出台几条刚性措施,作为临时措施,可参照上世纪80年代“谁家的孩子谁家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对本单位职工子女中的大专毕业生,优先作临时合同工安置。
(《南方都市报》7月15日)
很想套用一句话,低学历不是农民工的错,但如果拒绝低学历的农民工进入珠三角,可能就是珠三角地区的错了。
好在,这只是一个建议。很难想象,如果在几十年前,珠三角地区的地域经济刚起步的时候,拒绝天南海北的农民工进入广东,现在的珠三角地区将会是什么模样。当然,这样的假设已经不成立,而且,用纯粹的“知恩图报”的道德感化力量说事,也并不符合经济社会的话语模式。
就业歧视和二元户籍困境夹击下的农民工的生活境况,非亲历者几乎无法想象。这种以牺牲群体利益来发展经济的思维是可怕的,发展经济,不应该是制造民众大面积呻吟的理由。而且这种动不动就借用权力说话的方式,不但延续了对弱势者的习惯性伤害,还有将此习惯政策化的可能。在这些明显已经陈旧的思维面前:民众仿佛依然“只可使由之”,低素质者,作出牺牲是正常的。“逐步把低素质劳动力边缘化”,轻巧巧的几个字上面,却不知蕴藉着多少汗水和泪水!况且,这已和“三促一保”政策里的“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有违了。
(汤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