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外景。石文禹
摄 | |
本报记者 石文禹 实习生 夏婷婷
随着各类学校暑假到来,白马寺迎来了一年中的旅游旺季。7日上午,记者在寺内看到,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等参观点挤满了游人。
在寺内西侧,一处竣工不久、土黄色的圆形穹顶建筑,美轮美奂,格外引人注目,成为白马寺的新亮点。这就是印度政府捐建的印度风格佛殿。
洛阳与印度交往源远流长
黄河与恒河,分别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黄河之畔的洛阳,似乎注定要成为两个文明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东汉时期,汉明帝派遣使者12人,前往印度拜佛取经。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应中国使者邀请,不远万里,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来到当时的国都洛阳,汉明帝专门为他们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高僧在这里翻译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开了中印两国人民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先河。
唐朝时,洛阳人玄奘远赴印度取经,又一次谱写了中印人民友好交往的光辉篇章……
历史上的频繁交往,使印度人民心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洛阳情结”。
1993年9月18日,印度前总理拉奥在中国访问期间,专程从北京来到洛阳,参观龙门石窟、白马寺、玄奘故里,表达了对洛阳的敬慕之情。
印总理瓦杰帕伊的来访
2003年6月25日,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专程从北京来到洛阳参观访问。当他到白马寺西侧的泰式佛殿时,停住了脚步。泰式佛殿是上世纪90年代泰国友好人士常媛女士出资兴建的,开了国外出资在白马寺建佛殿的先河。瓦杰帕伊详细询问了这个佛殿的情况,思索了一会儿,对印方工作人员说:“也应该在白马寺建一座印度佛殿,因为佛教走出印度,首先就是在这里生根开花。”
建佛殿写进中印《联合声明》
据市宗教事务局宗教科胡轩岩介绍,瓦杰帕伊参谒白马寺后,印度驻华文化参赞多次与我市外办、宗教局联系商谈建造佛殿事宜。印度方面的动议得到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外交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很快就我市及省有关部门的请示给予批复,表示积极支持此事。
2004年11月,省主要领导同志访问印度,就建造印度风格佛殿一事,又与印方进行了沟通。2005年4月初,市外办、市宗教局又与印驻华文化参赞多次修改完善了《关于印度在中国洛阳白马寺西侧建设印度风格佛殿的协议》,并将该协议作为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期间双方签订的合作内容之一。
2005年4月9日至12日,温家宝总理应邀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温总理与印度总理辛格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在声明中提到“两国签署了关于在河南省洛阳市修建一座印度风格佛殿的协议”一事。
在当时两国政府签订的《印度在中国洛阳白马寺西侧建造印度风格佛殿的备忘录》中指出:白马寺负责在其西侧提供土地用于建设印度风格佛殿,并负责佛殿的建设;印方负责提供建筑方案,并提供建设资金5000万卢比(约合117万美元),同时提供佛像及佛殿内所需的其他佛事祭用品。佛殿建成后,由白马寺统一管理,向印度朋友和国内外佛教界人士及游客开放。
随后,两国相关方面加快了此事进程。
根据实际,白马寺计划在泰式佛殿东侧为印度风格佛殿提供4亩建设用地。2005年11月,印方设计人员到白马寺实地考察,建议将选址南移并扩大用地面积。我市根据省主要领导“尽量满足印方设计人员要求”的指示精神,想法满足了印方要求,并最终将佛殿用地扩大到10亩。
2006年3月,印方将佛殿施工设计图纸转交中方。同年4月26日,佛殿奠基仪式在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施工现场举办;同年6月18日佛殿正式动工兴建。
中印友谊之花又一次在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