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牡丹(芍药)切花基地落户伊洛工业园
洛阳出租车成为流动文明风景线
提高推进科学发展能力
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热爱伟大祖国
高唱经典红歌
兰迪新厂区建设进入尾声
小李村:48年回汉兄弟情深
广场文化醉居民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7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习俗互尊重 利益互谦让 家事互帮忙
小李村:48年回汉兄弟情深
  许忠兴是瀍河回族区小李村7组的一位汉族村民。今年,他和其他几户村民一起申请宅基地,手续批下来了,他所在的7组却没有合适的地块。

  小李村村委副主任马利峰(回族)说,村“两委”出面同村里回民聚居的6组协商,为这些汉民调换了2亩空闲地,回民群众也很支持,可安排6户村民建房。目前已签订调换地块协议,正在确定位置。

  小李村1961年从同属瀍河回族乡的马坡村分出,现有8个村民组,村民700多户2600多人,其中回族占75%,汉族占25%,是一个以回族为主,回、汉杂居的行政村。8个村民组中,有两个汉民聚居组,两个回、汉杂居组。

  小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马建国(回族)说,小李村回、汉群众杂居相处,风俗习惯差别很大,以前回、汉两族交往很少,互不通婚,界限比较分明。

  54岁的回民马云克说,从他记事起,村里回、汉群众关系就“一直不赖”,从没有因民族关系问题出现过任何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更是越来越好了。可以说,两民族群众的关系是越连越近、越连越深了。  

  融洽的民族关系,首先从对民族习俗的尊重开始。马利峰说,小李村汉民对回民很尊重,回民对汉民也很包容。

  马建国说,村“两委”在执行政策时一视同仁,两民族群众在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互相谦让,及时沟通,所以才能和谐相处,亲如兄弟。

  因为居民人数少,汉族在小李村成了“少数民族”。2001年村里修通组通户道路时,有些汉民担心村里是回民村干部当家,回民路修了,不给汉民修。

  听到这种说法,村“两委”果断决定:先给汉民修。

  汉族聚居的第8村民组,因自来水管道老化,群众吃水靠肩挑手提。村“两委”重新制定自来水管理办法,检修管道,更换老化水管,共投资1万多元,使距水塔较远的8组群众重新吃上了自来水。

  对家中有亡故人员的农户,小李村以前统一每家补助100元。2003年,我市推行殡葬改革后,村里特意将对汉民的亡故补助提高到了300元。

  民族团结带来了民族融合。马云克说,以前回民娶媳妇、嫁闺女都不考虑汉民对象。“俺媳妇是汉民,儿媳妇也是汉民,一大家子里好几个是汉民,关系美着呢”。“为啥美?人家抬举咱,咱也抬举人家啊……”

  马利峰说,近年来,小李村回、汉通婚的比例能达到百分之二三十。

  两民族群众婚丧嫁娶互相帮忙,民族节日互相慰问。在小李村,回民家里办丧事,汉民戴上礼拜帽就去帮忙了。汉民家里有事儿,回民也积极去帮忙。为了让前来帮忙、做客的回民兄弟没有忌讳,汉民都自觉按回民风俗待客。

  马建国说,10年前,有一个姓刘的汉民去世了,村里回民去帮忙,两个民族群众各用各的风俗。这正显示了两个民族风俗的相互包容。

  作为村里的“少数民族”,汉族群众怎么想?小李村8组组长、汉民刘进攻说,回民“全是我们自己伙计”,从没听说过两民族群众吵吵闹闹的,我们融洽得就像一家人。

  由于紧邻310国道,交通便利,近年来,小李村的餐饮业和其他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马建国说,民族的和睦相处促进了安定团结,带来了共同的发展繁荣。

  本报记者 郝敏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