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目之所及的书画同道中,郭朝卿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家,并不是因为他参加过多项全国书法大赛,并屡屡获奖,也不是因为他在20年前就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书法早已成为一种方式融入到他的生活之中。书法于朝卿君既是过程又是意义,在他那里,书法已不是简单的一种追寻与思考,而是书以寄情、书以载文、书以名世的生命进程。
书法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浪漫,一种中国式文人的浪漫。书法由文字而起,却不以字为牢。它是字的另一种姿态,仪表万千;是字的另一番景致,风情万种。
“清樽对月饮,倦笔偎砚眠”(朝卿语)。郭朝卿书法艺术首先传达的就是这种诗情画意般的文化品性。兼具诗人气质与深厚文学素养的郭朝卿,在长期的艺术探寻与书法实践中明确意识到,书法不仅是一种方法、技巧,更是一种文化指向。长久以来,朝卿君对古诗词情有独钟,吟咏叹诵之际往往心通古人,思结千虑,随意附和,妙语联章。文学已经成为他驰骋艺术领地的有力臂膀。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执、偏爱和长期的点滴积累,才为他书法艺术的探索作了宽泛的铺垫与映衬,因而使他的书法集篆隶的古朴与行草的放达于一身,笔力劲健,骨风挺拔,俊峭疏朗,既严谨缜密,又平远散淡。章法风范循规有据,又灵动多变;情由心出,归于自然。因而观赏郭朝卿的书法是一种体味、一种享受。
朝卿君的这种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洒脱都是他追踪古人、研习传统的结果。在郭朝卿看来,一个书法家应该先入经典,再走出经典;先结茧,再破茧;先技术后艺术,由技入艺再入道。朝卿君本人也在其自作砚语中写道:初与鲁公识(颜真卿),八法楷则先,继入东坡室(苏东坡),情移褚河南(褚遂良),行书宗逸少(王羲之),漫游二水间(张瑞图),路遇吴昌硕,相约赵之谦,艺胆仿醉素(怀素),痴情效米颠(米芾),博涉习篆隶,约取摹汉简,钟王换凡骨(钟繇、王羲之),幼安赠金丹(索靖),上下苦求索,纵横常寝晚……广采众长,厚积薄发可见一斑。更值得击赏的是朝卿君能拟古而化,在基本确立艺术风格的前提下,不愿重复故我,常变常新,使艺术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从而使自己的书风既有传统文脉又有勃勃生机,清新自然,别具风采。
书法,不但是手之表达艺术,亦是眼之审视艺术、心之感悟艺术,更是性情之事,它所承载的不只是一种文化和精神,更是一个人生命的行迹和高度。夜半人静之时,朝卿君常面壁而坐,挽袖驰毫,“直倾素笺墨无处,古月一轮豆似灯”(朝卿语)。
面对清贫寂寞,心怀清风朗月。许多年来,朝卿君拙于世事,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勤奋创作,早已成果丰硕,声名远播。这其中有苦闷,有无奈,有充实,也有快乐,更多的则是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荣辱不惊,淡然处之。这时候,繁杂反而简单了,人活得真实了,艺术也就纯净了。
“心安理得小人物,自强不息大丈夫”(朝卿语,见左图)。已过天命之年的朝卿君与书法早已如影随形,同寂寞共清欢,以出世的思想做着入世的事业。结庐人境,心无旁骛。我真诚地为他祈福,相信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郭朝卿:字茀达,号墨村、二田先生,洛宁人。1989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现为洛阳理工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第七届中青展,第三届、第四届楹联展,第一届行草书展等。其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有多篇书论文章发表于专业报刊。曾获河南省文艺创作群星奖、国家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