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综合·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旱鸭子”勇救落水女童
洛阳舰,海上的洛阳
生活热线
梦中常看洛阳花
洛阳网广告
洛阳舰
3人13天上门服务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7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梦中常看洛阳花
——访中科院上海分院原党组书记、知名冶金工程师庆志纯
  庆志纯和他的老伴
  与庆志纯老人联系好后,我们来到了他家里。老人拉住我的手挨个房间参观。先到书房,书柜显眼位置摆放着几匹唐三彩马;再到卧室,墙上挂着一幅牡丹画……一时间,让人忘了此刻身在上海!

  庆志纯,1935年出生在孟津县会盟镇双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被选派苏联留学,获得冶金工程师资格。毕业后回国,他长期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从事精密合金研制工作,并成功研制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机械,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建设成就奖”。他曾任中科院上海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等职。

  两度逃荒,苦涩的童年

  提起童年生活,74岁高龄的庆志纯依然历历在目。他说他的童年几乎都是在逃荒中度过的。

  1937年,日军进犯中原,加上黄河泛滥,刚两岁的庆志纯就跟随父亲外出逃难,流落在甘肃省安西县。日本投降后,读小学的庆志纯在父亲的带领下返回老家。但由于黄河连年发水,农田颗粒无收,一家人连吃糠咽菜的日子也过不上,11岁的庆志纯只好以野菜和树叶充饥。1948年,因生活实在难以维持,庆志纯的父亲就带着他和弟弟再次逃荒。

  后来,庆志纯的父亲在甘肃省安西县人民政府“师资训练班”谋到炊事员的工作,才结束了流浪生活。

  勤奋学习,走向科研之路

  1951年,庆志纯升入洛阳高中,1954年通过毕业考试,被推荐为留苏预备生,后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俄语。1955年9月,庆志纯前往苏联斯维尔得洛夫斯科,进入乌拉尔基洛夫工学院学习金属学与金属热处理工艺和装备专业。

  尽管身在异乡,学习任务十分艰巨,但庆志纯还是全部通过了31门课程,在苏联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被授予“冶金工程师”的称号。1959年,他在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6月,庆志纯毕业回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冶金研究所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之路。

  庆志纯在科研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十年动乱的艰难时刻,他主持了《铝镍钴合金的晶粒长大》、《磁滞电机转子材料研究》、《铂钴永磁合金元件的研制》等多项课题研究,并成功研制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机械。

  1983年,他调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后任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等职。2004年,他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建设成就奖”。

  心系乡梓,梦中常看洛阳花

  “申城老翁洛阳人,梦中常看洛阳花。大红浅红一捻红,魏紫姚黄堪称佳。”

  “沪上园中观牡丹,相识默默无言语。花王顿悟吐细语,根植洛阳最香艳。”

  “老翁惊喜遇知音,因思故乡恋牡丹。”

  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庆志纯老人在闲暇时因想念家乡而顺手写下的。

  庆志纯说,他1960年到上海工作,转眼已经50年。但是,一张口还是咱洛阳腔,吃饭离不开面条、蒸馍。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放《大国医》,他一集不落地看,为来自家乡的传奇叫好,心中充满骄傲和自豪。

  悠悠明月意,浓浓乡梓情。老人虽然少小离家,但他的心却一直牵挂着故乡的每一个变化,为洛阳的变化而喜,为家乡的繁荣而乐。

  本报记者 刘爱国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