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 |
|
② | |
本报讯 (记者 张亚武 实习生
王子君)近日,洛阳民俗博物馆征集到两份“中苏友好协会(河南省)会员证”,见证了上世纪50年代的中苏友好关系。
这两份会员证的格式一样,均为三折页六面。其正面首页写着“中苏友好协会(河南省)会员证”,中间的红旗上有毛泽东和斯大林的画像,封面的中间一页是“本会宗旨”及“会员权利与义务”,封面第三页是“会员证使用规则”。封面上面盖有“河南省中苏友好协会”的红色印章,印章上还有俄文。
证件内页的第一页手写有证件所有人的所在支会、姓名、年龄、籍贯、性别、职业和会员证号码及发证日期。其中两份会员证“所在支会”一栏填的均是“洛八区南寨乡支会”。姓名分别为“郭万奎”和“郭万群”,性别均为男性。年龄一个为“27岁”,另一个被抠掉。“入会时间”均为1952年12月17日。其中郭万奎的职业是商人,郭万群的职业是农民。郭万奎会员证的编号为2983463,郭万群会员证的编号为2983953。
再下边就是“会员入会志愿书”。志愿书写道:“我相信苏联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中苏友好合作,对建设新中国和保卫世界和平是有力的保证。我志愿参加中苏友好协会为会员,为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友好合作而努力。”志愿书的旁边,是贴照片的地方,因当时条件所限,两份会员证上均没有照片。
内页的第二页及第三页是关于会员转移登记及缴纳会费的记录。在两份会员证的缴纳会费栏,均填有“52.12”、“1000元”字样。在“经手人”一栏中,盖有“张清春”的私章。这说明两名会员在入会时,均交有1000元(旧币)会费,经手人是张清春。
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介绍,中苏友好协会成立于1949年10月5日,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群众性组织。参加这个团体的有全国各界人士,全国主要群众团体均为该会的团体会员。该会章程规定协会在全国设一个总会,包括几个省的大地区设总分会,再往下依次为分会、支会和支分会。其中中苏友好协会洛阳分会正式成立于1951年3月。
王支援介绍,成立之初,中苏友好协会吸收了大量会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对于促进中苏友好、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两份会员证不仅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的友好,而且连偏僻山乡也建有该组织的支会,说明了当时该组织会员的广泛。
图① 会员证正面。
图② 会员证内页。
记者 张亚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