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巨变中国·洛阳见证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经典瞬间
“东方红”见证耕地不用牛时代到来
时代人物
城事·国事·天下事
日报典藏
“东风压倒西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7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50年前,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从洛阳的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开出——
“东方红”见证耕地不用牛时代到来
本报记者 石蕴璞 通讯员 张智磊
  1959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正式投产的前夕,周恩来总理专程视察一拖,时任厂长杨立功向周总理汇报了工程进度。当讲到一拖1958年7月20日生产出我国第一台54履带拖拉机,较计划进度提前1年时,总理语重心长地叮咛:“你们要记着,你们是‘中国第一’啊!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出‘中国第一’的人才,创造‘中国第一’的业绩!” 记者 高均海 据资料翻拍
  “东方红”,这一带有鲜明中国特色、时代与政治特征的品牌名称在全世界都赫赫有名。50年前,第一台东方红牌拖拉机从洛阳的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开出,由此宣告了中国人民耕地不用牛的时代来临。

  毛主席亲选厂址定洛阳

  “耕地不用牛”,是中国农民多少年来近乎童话的期盼,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解放的土地对农业机械的渴望与呼唤,唤出了建设中国第一个拖拉机生产基地的宏伟蓝图。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中的大型项目之一。

  1953年7月,中南局和河南省委调杨立功同志带领马捷、崔维亭等60多名专业干部到洛阳筹建第一拖拉机厂。当时为了保密,拖厂对外代号叫081厂。当时洛阳一无所有,他们开始住在洛阳车站(现洛阳东站)的旅店里,后来才在老城找了一处民房办公。

  当时,最终选址并没有定下来,李富春副总理带领12个苏联专家考察了80多个城市100多个村镇,最终在哈尔滨、石家庄、西安、郑州、洛阳几个城市中选择、比较,拿不定主意,有的专家说洛阳城市太小,中间还把筹建处搬到郑州过一次,说是打算在郑州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交叉处的平原三角地带建厂。最后还是毛主席的一句话定了“乾坤”:“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于是,筹建处迁回洛阳,再也不变了。

  第一拖拉机厂定在洛阳,一是从国防上考虑,地理形势利于备战;二是从工业布局上考虑,全国要均衡发展。此外,西工区因有周王城和防空洞,白马寺因古墓太多,洛河以南因跨洛河建铁路桥等问题被一一否定。1954年1月,李富春副总理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最终将厂址定在了洛阳城涧河以西邙山以南。

  此后,矿山厂、热电厂都依托拖拉机厂进行选址,由于苏联专家“轴承厂要和拖拉机厂建在一起”的意见,轴承厂也由西安迁到洛阳,后来又增加了407厂。建厂的规划一经确定,几个厂确定建在洛潼公路以北,路南为生活区。

  各地建设英才涌向洛阳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即将在洛阳兴建的消息传开后,新中国的建设英才们便开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洛阳聚集,其中包括全国各地的几百名工程技术人员。当时一拖的总工罗士瑜就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专家;一些熟练工是从上海、沈阳、武汉等一些老厂调来的;聚集而来的还有农民、干部,也有很多拿过枪、打过仗的退伍军人……那是个轰轰烈烈的创业年代,所有人激情饱满,有着浓厚的学习风气、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是这些,弥补了知识的不足、战胜了条件的恶劣。当时一些老工人回忆说:“那时候哪有奖金、加班费,从领导到工人干劲都很足,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上,很少有人在9点前回过家,可谁也没有怨言。”

  涧西曾是皇家花园,风水宝地,地下埋有大量的古墓葬,在墓葬群上建厂房,探测和处理古墓群是首先面临的巨大问题。瀍河回族区塔湾、马沟的一批探察古墓的土专家们利用洛阳铲和一身绝技,在厂区90多万平方米的面积中打出100多万个探孔,找出周、秦、汉、唐、宋等古墓1500多个,并进行彻底挖掘和回填。为了夯实挖掘的墓坑,新乡派出800人的专业打夯队来洛阳帮忙,义务劳动、分文不取,并且放话“如果不够,再派1000人!”

  …… ……

  1955年10月1日,第一拖拉机厂主厂房动工奠基典礼大会举行,全市7万余人参加。当年植下的“奠基纪念”石碑,就立在现厂部正门东出入口。

  一拖兴建的消息随新华社的电波传遍全国,2600余封慰问信如纷纷雪花飘然而至。此外,黑龙江华川县一个村庄的农民把节省的500余公斤大米送到工地;南阳专区的群众把28吨炭一捆一捆地从山上背下来,再送到工厂解了燃眉之急;徐州无偿送来1万多吨耐火土和大量砖石块;全国成千上万的“红领巾”把捡废物、拾麦穗换来的钱寄到了洛阳……全国人民的关怀,极大地激励着建设者们。

  “耕地不用牛”的时代从此到来

  一拖的建设始终牵着中央领导人的心。早在1956年3月,时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就曾跨过土坑、钻过脚手架、站在土堆上环视建设工地,鼓励青年职工;1958年2月,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徐特立来到试生产的一拖视察,并挥毫题写了“第一拖拉机制造厂”8个大字,至今仍嵌在厂大门上;1960年4月,国家主席刘少奇来到一拖;1961年3月,朱德委员长来厂视察……建厂前后,李先念、习仲勋、罗荣桓、聂荣臻、彭真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到拖厂视察指导。

  在毛主席对一拖的建设与生产定位给出具体指示后,1958年6月20日,第一炉铁水生产出来;7月5日,生产出第一批锻件;7月8日,生产出第一台燃油泵;7月13日,第一台柴油发动机问世;7月20日,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台拖拉机披着彩带,在人们敲锣打鼓的护送下,隆隆开出了一拖大门。

  1959年10月12日,在工厂即将交工验收、全面投入生产的前夕,周恩来总理到工厂视察,回京后即批准于11月1日举行开工典礼,并批示主管农业的副总理谭震林出席并主持开工庆典剪彩。

  回想起当天的情景,年近80岁的老职工卢富来至今仍然十分激动。他说,当天上午雨过天晴,厂门前广场上人海沸腾、彩旗飘扬,2万多名职工和敲锣打鼓赶来的市民,一大早就聚集在这里。8点半,十响礼炮在国歌声中轰鸣,谭震林向世人宣告:“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建成投入生产,标志着我国‘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伟大时代到来了!”

  卢富来是上海人,1957年调到一拖工作,在发动机车间工作时,总结出“班前三件事”和“班后四不走”的管理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他所在的小组被团市委命名为“卢富来小组”,在全国机械系统赫赫有名。当天,他代表全厂2万多名职工上台发言。

  “我原来准备的发言稿主要是说,不仅要把本职工作干好,还要把徒弟带好,积极工作,为国家生产出更多合格、优秀的产品,但是听到谭副总理说‘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觉得对一拖当时既能生产拖拉机,又能生产发电柴油机组的情况来说十分形象,便临时把这句话作为了我的发言标题,并由此发挥了很多内容”。卢富来说,自己当时十分紧张,发言完毕,浑身是汗,衬衣都湿透了,贴在脊梁上。他回到主席台坐下后,前排的一位苏联专家扭过头,伸出大拇指用俄语轻声说:“好。”

  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时代,在洛阳这个千年帝都宣告了正式到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