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巨变中国·洛阳见证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经典瞬间
流行语
三十里中州路 五十载创业史
时代人物
日报典藏
城事·国事·天下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时代人物
    张继英

  (1923~ ),河南省开封市人。

  1952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洛阳印刷厂供职。他在1952年创造了“十八盘”拣字法,当时称为“张继英拣字法”,改变了中文铅字印刷几十年来一贯使用的“二十四盘”拣字法,提高生产效率40%以上,在全国同行业中产生重大影响。1952年10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将他的事迹拍成记录片,并将其编入《新名人词典》,1959年,他又创造了时拣6648个字的全国纪录,曾三次进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5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吉学沛

  (1926~ ),河南省偃师县人。

  1954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要作品有《借粮袋》,反映土改运动和解放后农村新生活;散文集《早晨》、《浪花集》,反映农业合作化以后农村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儿童文学《南南》、《飞出笼的小鸽子》等,内容都是反映农村青少年生活的。另有中篇小说《四个读书人》和中篇人物传记《李大贵的故事》等。他的代表作《一面小白旗的风波》和《两个队长》曾被译成俄、英等文字,并被改编成不同剧种的剧本上演,前者还被改编成电影,并被选入中学教材。

  胡占斌

  (1927~ ),河南省开封市人。

  1955年调孟津县商业局平乐轧花厂任技术员。1958年,在技术资料和加工材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和同志们一起,制成9台木制锯齿机,实现了全厂设备锯齿化,后又加以改进,使轧花机每台时轧花由1600公斤提高到2289公斤。半年多时间,共仿制、改进工具等15种353件,生产效率提高了1倍~3倍。由于成绩突出,195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耿庚辰

  (1920~1984年),河南省伊川县人,著名曲剧演员。

  1954年,他同徐玉诺、岳军等人改编排演《红楼梦》获得了成功,1955年4月获演员一等奖、导演二等奖。继《红楼梦》之后,耿庚辰又导演和出演了《胭脂》,1956年再次获演员一等奖和导演三等奖。

  他主攻须生,形成了做派稳健、潇洒飘逸、表演细腻的风格,在现代戏《赶脚》、《下乡》、《游方》中,他以扎实的基本功扮演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农村老汉,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尤其是他塑造的姚三元,深受农村群众的喜爱,几乎家喻户晓。他还多次参加全国汇演,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刘荣贵

  (1890~1972年),乳名贵子,河南省宜阳县人。

  1953年自费200多元,买树籽,建苗圃,支援韩城东关、窑上等村植树造林。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尤喜培育果树,是全县有名的嫁接土专家。

  1954年被县农林局收为韩城国营苗圃工人。他利用休假等空余时间义务嫁接,使窑上、王窑、陡沟及东西韩城发展柿子、核桃、大枣等果树29000余株,曾先后9次出席县、地、省劳模会议。

  (洛阳市地方志办公室提供资料 徐建忠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