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间生产厂房鳞次栉比,一辆辆摩托车正紧张调试,以摩托车及配套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偃师摩托车产业集聚区,显示出盎然生机。
今年以来,在面临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偃师市依托产业优势,积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摩托车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呈现出良好势头。
投资6000万元的洛阳五羊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工业园基本建成,第一条生产线4月开始正式投产;投资7000万元的洛阳大运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项目,有望在年底前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准入验收;投资6000万元的河南弘州金宏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准入工作已顺利完成;投资3000万元的洛阳北易三轮摩托车后桥生产项目,已于5月投产……
有过辉煌,更有过艰难,一路走来,位于偃师岳滩镇的摩托车产业集聚区在风雨中迅速成长。岳滩的三轮摩托车制造业起步于1992年,经过10年的发展,到2002年年初,境内摩托车生产和配件厂家达70多家,年产摩托车25万辆,实现产值5亿多元,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三轮摩托车行业成为偃师市的六大优势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2002年国家十部委联合对三轮摩托车行业进行整顿,岳滩镇的三轮摩托车产业一夜之间失去了合法地位。在摩托车行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偃师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岳滩镇开始对三轮摩托车产业进行整合,手工作坊被先进的现代化生产线所代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效益稳步增长。
2005年,国家出台新政策,对摩托车行业实行生产准入认证管理。
滩镇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实施准入认证和品牌战略,引导企业与国内知名摩托车生产企业合作,以股份制的形式先后成立了洛阳珠峰华鹰、洛阳北易大阳、洛阳力帆大河等3家摩托车有限公司,并先后获得了国家生产准入资格,岳滩三轮摩托车产业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合法品牌。
“2005年11月,国家发改委把岳滩作为摩托车产业整合的典型向全国推介。就在去年10月,偃师产业集聚区被命名为省级产业集聚区,我们更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努力打造规模化、现代化的产业集聚区。”镇党委书记赵元峰说。
赵元峰介绍,为了推进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偃师市委、市政府多策并举:积极优化产业区环境,完善产业区整体支撑功能,为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出台一系列招商优惠措施和奖励政策,并对在产业集聚区内新建的标准化厂房进行补助,引导外来项目、新上项目向集聚区集中;通过加大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引导产业区企业依靠科技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引导本地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技术,提高配件品质,把零配件产业做大做强。
聚小为大,集弱成强。目前,规划面积7.1平方公里的偃师岳滩镇摩托车产业集聚区内,已建成面积0.48平方公里,现有各类生产性企业10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余家。全镇三轮摩托车年产量达到60万辆左右,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甚至走出了国门销往东南亚,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创产值25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形成了以三轮摩托车为主、机械加工制造和硅光电业为辅的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 李迎博 实习生 吴明晓 特约记者 邓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