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我国提高伤病残军人房补标准
太平洋门户网缘何花落洛阳
新区污水处理厂:去“污”留“水”护生态
凌波大桥合龙
斑马当妈
我市牡丹鲜花
保存技术突破百天
三十里中州路 五十载创业史
偃师摩托车产业集聚区“一路驰骋”
洛阳旅游年票
禁止办给外地游客
流乞人员管理
今后将要“区别对待”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三十里中州路 五十载创业史
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⑩
  1992年的中州路。记者 高均海 据资料翻拍
  北京的长安街有“十里长街”之称,洛阳的中州路则有“三十里长街”之誉。在国内的城市中,很难找到第二条像这样的城市道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修建,之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这就是洛阳的中州路,一条见证洛阳城建历史、洛阳人创业史的特殊道路。

  中州西路最早叫纬二路

  中州路的修建,与“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矿山机器厂、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铜加工厂等在洛阳选址密切相关。涧西作为工业区,在企业筹建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动工。

  市城建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闫亚利回忆说,1955年,中州路开始修建时,首先动工的是两段:现在的中州西路、中州中路西关花坛至黄梅路段。

  当时的城市道路规划是:现在涧西大厂门前的建设路拟名纬一路,现在的中州西路叫纬二路,现在的景华路叫纬三路,现在的西苑路叫纬四路。纬一路以北为生产区,纬一路与纬三路之间是文化娱乐、生活区,纬三路以南为生活区。

  纬二路的重庆路路口以西至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称为“八步路”,因当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叫解放军第八步兵学校,沿用了很长时间,后来改名为中州西路。直到现在,涧西大企业沿用的“街坊”排序,也是以重庆路为“零号街坊”。

  《洛阳市志》的记载印证了闫亚利的说法:“中州西路,(20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时拟名纬二路,1964年易名友谊路,1966年又更名为反帝路,1982年改称中州西路。”

  在纬二路开始修建前,现在的中州东路西关花坛至民主街段的干道雏形也已形成,只是叫东华街、西华街,因为当时只是将东华街、西华街进行整修。

  1955年,现在的西关花坛护城河上架起了一座桥,老洛阳城有了新的向西的出城公路。当年,西华街向西修到今天的黄梅路口,也就是一运公司门前,这是最早的中州中路。之所以如此,也是考虑当时洛阳交通运输的“司令部”在这里。然而,这一延伸,使得洛阳传统意义上的东大街、西大街失去了意义,东华街、西华街取而代之,成为洛阳东西向的主干道。

  中州中路修建之争

  老城的东大街、西大街是当年贯穿洛阳城东西的主干道,出了当时的西关(现在的丽景门)往现在的西工、涧西去,当时只有一条洛(阳)潼(关)公路。这条公路从金业路穿过五贤街,经凯旋路,到解放路附近折向西北,在今中州桥南有个简易桥梁,跨过涧河,沿现在中州西路的大致平行路线到谷水,出洛阳向西安。

  洛阳老市政府就建在当年的洛潼公路边。

  1956年,中州路开始从现在的黄梅路口修到人民西路口。于是,西工的“小街”和老城的“老集”成为洛阳最热闹的地方。

  紧接着,中州路从人民西路口修到中州桥。到1957年,中州中路基本定型。

  关于修建中州路的一场争论,至今感动着洛阳人。

  当时,中州路撇开洛潼公路直接从现在的西关花坛向西到七里河,规划线路两旁都是农田,而道路规划总宽度近60米,引起了争议。不少人认为修得太宽,浪费农田,成了“挨骂路”。时任市委第一书记的李立力排众议,坚持规划超前。为此,李立后来受到批评,主要“罪状”是“占用农田过多”。李立在作检查时说:“现在你们骂我把道路修得宽了,30年后你们还要骂我把道路修窄了。”李立书记在城市建设上的高瞻远瞩,让人赞叹。

  如今,当我们感叹中州路车流如梭,道路不够宽阔时,可曾想到,50年前的决策者是如何顶住压力冒着风险拍板的。

  中州桥是中州路第一桥。作为贯穿城市东西主干道的咽喉工程,先于中州路于1954年10月动工,1955年12月25日建成通车后,下游50米的简易桥仍然沿用了很长时间,近些年才拆除。1984年秋,为了适应中州路日益增大的交通压力,中州桥改造工程动工,1985年春完工。改造后的中州桥宽47米,两边慢车道各宽10米,人行道各宽3米,与中州路三块板式相吻合。桥西侧建“榖水亭”,桥东北侧立的石碑上书“中州桥”,为著名书法家启功所题,成为中州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州路变身城市道路用时近50年

  从当年的洛潼公路到后来的310国道,都是从洛阳市区穿城而过,50年来,从白马寺方向来的车辆穿过市区主要走3条路线。

  最初,从现在的东花坛陇海立交桥(当时是平交道口)进城,走东大街、西大街,从丽景门出城一路向西。

  后来,洛潼公路成为国道后,东来车辆经过现在的启明西路、东车站、北关、西华街、中州路向西。

  再后来,沿邙山分段开辟310国道后,东来车辆开始从现在的石油路,经纱厂路立交桥进城,走纱厂西路、芳华路、建设路到谷水西行。

  2000年,中州路彻底告别国道成为城市道路。当年,经过邙山的310国道西段贯通,外地车辆绕城而过,中州路不再肩负国道的职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道路。

  这个过程,整整用了将近50年。

  花会工程从中州西路开始

  中州路当初修建时,中间是快车道,两侧是排水沟、绿化带,可以说是一条简易城市道路,后来,进行了多次扩修。

  1955年城市规划时,以北大街为界,西至西关花坛定名为西华街,东至民主街定名为东华街。1979年,东华街从民主街口向东,一直打通到启明南路。1982年,市政府将西关花坛至启明南路的中州路、西华街、东华街统称为中州东路,东华街、西华街至此消失,留在路边的东华大酒楼默默记忆着这条存在百年的老街。

  1990年,市政府对原东华街、西华街的中州东路路段进行扩宽;2001年,又将中州东路向东穿过焦枝铁路,通向洛界高速。至此,中州东路定型。

  闫亚利说,当时对东华街、西华街进行改造时,从路边地下发现了民国时修建道路用的土陶排水管道,环环相扣、节节相连,反映出老洛阳城建者的智慧。

  中州中路的大规模改造是在1975年,当时,对边沟进行填平,后来又进行了网线入地改造;加宽慢车道、人行道,保留法国梧桐,刨除毛白杨、泡桐等,中州中路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模样。

  中州中路可以说是中州路之根。20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时就定名为中州路,1964年正式命名,并以金谷园路为界,分为中州东路、中州西路,1966年曾改名红旗路,1982年更名中州中路。

  中州西路改造次数最多,形成三板块路型,固定绿化风格是在1982年。

  闫亚利说起了一个小故事。当时,工程建设指挥部设在洛阳饭店,改造内容有道路、排水、自来水、绿化等,包括延伸至谷水村西。市政府当时提的绿化标准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十里飘香。”按照这一思路,要大量在绿化带种植侧柏、国槐、牡丹、百日红、桂花,需要把几千株杨树刨除。一些市民觉得可惜,给市政府提建议,希望能够妥善处理。指挥部经过研究,让全市中小学组织人员,到工地移植杨树,最后,能够移植的杨树都得到妥善移植。至今,我市很多中小学的校园里还种植着从中州西路移植的杨树。

  因为1983年4月15日至25日要举办首届洛阳牡丹花会,所以中州西路的改造成为第一个“花会工程”。此后,每年牡丹花会前,市政府都要确定一些城市建设方面的工程,促进了洛阳城市面貌的大变样。中州西路改造工程1983年4月初顺利完工,为缓解当年拥堵的花会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州西路最后的“肠梗阻”是现在的中州桥到七里河岗楼段,这一段路不长,当年属于洛潼公路,但是由于地势复杂,路面起伏很大,简易路两侧都是七里河农民的土窑洞,改造难度很大。1956年组织完成了扩建,定名为黑龙江路。至今这一区域还保留着吉林路、辽宁路,黑龙江路1982年易名中州西路。多年来,洛阳人开玩笑时都爱说:“‘东三省’在七里河。”

  2000年,中州西路取直、扩宽到谷水西花坛,完成了最近一次延伸。至此,一条中州路从洛界高速一直通到谷水西花坛,横穿洛阳城,全长近20公里。

  中州路,这条记录着半个世纪古都巨变的长街,折射出洛阳人创业的艰辛。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