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巨变中国·洛阳见证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经典瞬间
“毛主席万岁”
洛阳旅游的初创时期
城事·国事·天下事
日报典藏
时代人物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旅游的初创时期
本报记者 郝 敏
  图为1979年的白马寺山门。 记者 高均海 据资料翻拍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完全的外宾旅游变成全民旅游。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的发展已为人们所熟知:各种各样的出行方式、遍布全球的旅游目的地都在说明——旅游,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是件多难的事情。

  初创时期的洛阳旅游是什么样的?我们进行了采访。

  曾广澄:那时的游客基本没有内宾

  曾广澄,75岁,1974年从外交部调我市外办任阿拉伯语翻译,1983年至1985年曾任国旅洛阳支社经理。

  “我调到市外办的时候,国旅和外办是合署办公的。后来,成立洛阳市中国旅行社、洛阳市华侨旅行社,都与国旅洛阳支社合署办公。那时候,我们的接待对象没有内宾,基本是四种人——外宾、华侨、港澳台游客、外籍华人。因为我们是独一家,当时没有别的旅行社,整个社会就没有国内旅游”。

  曾广澄说,我们接待外宾旅游的目的地,主要有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洛阳博物馆,还有一拖、轴承厂、南村大队。我们通过接待外宾,对外宣传了洛阳,让外国人对洛阳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社会各界对外宾旅游是支持和欢迎的”。曾广澄说,那时候缺电,我们陪外宾到一拖参观,发现停电了,我们跟供电局一说,马上送电,避免不良的政治影响。我们到龙门石窟参观,管理部门接待也都很好。

  “当时龙门石窟的门票是2毛钱一张,就那也没有内宾去游览”。曾广澄说,说到底还是没有钱。国际旅游业有个公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0美元才能出现国内游,超过1500美元才能出现跨国旅游。

  “1984年,富裕起来的南村30多人到北京旅游,是我记得的洛阳首支国内游团队”。曾广澄说,当年,我们的游客接待量达到5000多人,已经很不少了。

  资料显示,解放初期,龙门石窟仍是附近朝圣香客的云集之地。自1953年洛阳市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并对外开放后,龙门石窟参观人数与日俱增。“文化大革命”前,平均每年为30万人次,外宾、华侨等500多人。1979年,国内游人达50多万人次,外宾、华侨等8000多人次。

  王淑英:3分钱的门票也没有几个人来

  王淑英,81岁,1948年参加工作,王城公园离休干部。

  “我1959年调入王城公园,那时候,公园周边都还是庄稼地,很荒凉,我们晚上都害怕”。

  王淑英说,王城公园的动物园最早动物不多,但也有一些大型的,比如老虎、熊、豹子、狼等;儿童乐园里,有秋千、滑梯、跷跷板;植物除了牡丹外,还有些百日红、无花果、碧桃等。

  王淑英回忆说,王城公园初创时期,大家天天干活,没有夜班费、加班费,给植物打药时,两个人换着穿一套粗布工作服。因为没什么好玩儿的,加上当时的人都没有钱,公园的门票价格从最初的每张3分钱到后来5分钱、1毛钱,但一直没有多少人来。

  王淑英说,现在和过去相比变化太大了。1983年举办首届牡丹花会,王城公园的游客骤然增加。现在每年的游客,真是多得没法计算啊。

  料显示:王城公园因建在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是全国遗址公园之一、历届牡丹花会的主会场、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豫西最大的动物园。

  王城公园开始征地291亩修建。1956年,将老城私人花园——毕宅院内15亩牡丹全部移入,秋季在新村购置牡丹800株;“五一”正式对外开放;建园初期面积约320亩,绿地面积250亩,位于涧河桥南。1959年,征地160亩,扩建了桥北部分。1968年,在大门口内广场塑汉白玉毛泽东像,在牡丹坛中央建标语牌。1981年,在原吊桥位置上修建了横跨涧河、连接公园南北观赏区的“玉带桥”。1983年4月,首届牡丹花会在“牡丹阁”隆重举行,4月18日一天进园观看牡丹的游客30万人次,花会接待游人150万人次。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城公园曾更名为人民公园,后恢复原名。

  11年接待外宾4500人次

  据洛阳市志记载,“一五”期间,随着洛阳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一批批外国专家、科技考察团陆续来洛考察和支援建设。1959年1月,中国国际旅行社洛阳支社成立,标志着洛阳现代旅游业开始形成。

  在初创时期,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地保护和大规模开发。1959年秋,夏都斟 二里头遗址的挖掘拉开帷幕。我市相继成立了龙门森林古迹保护委员会、龙门文物保管所、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龙门石窟、白马寺、汉魏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拨款对白马寺、龙门石窟、关林等文物古迹进行清理修缮和保护。我市新建了洛阳博物馆、王城公园、牡丹公园,发掘了两座汉墓并对外展出,先后开放了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市郊区工农公社南村大队、市敬事街小学等。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随之加强。1954年6月洛阳宾馆建成开业,1956年10月友谊宾馆东楼建成开业,1955年9月洛阳饭店建成开业,1956年上海旅社(后改国际旅社北楼)建成开业。铁路部门从1953年到1955年年均发送旅客50.93万人,日均1390人;1956年至1960年年均发送83.97万人,日均2300人;1961年发送181.62万人;1964年发送251.3万人。

  在过往洛阳的游客中,仅参观龙门石窟的游客平均每年就达30万人次。1955年至1966年,洛阳市接待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4500余人次。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洛阳外事旅游事业遭到破坏。1967年至1971年,除外国实习生外,洛阳仅接待外宾239人,最少的1970年只有12人。

  1974年1月,市委决定恢复中国国际旅行社洛阳支社,同年12月,成立洛阳市中国旅行社、洛阳市华侨旅行社,均与国旅洛阳支社合署办公。

  由于外事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1968年翻修关帝庙大殿。1971年1月对隋唐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并对外开放,同时修整了白马寺清凉台、毗卢阁和齐云塔;7月,对龙门奉先寺几尊大佛进行了维修。1972年国务院拨款整修白马寺,并从北京故宫运来佛像、罗汉等文物置放寺内。旅游基础设施继续改进。

  1972年,洛阳市外事旅游事业出现转机。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和夫人、丹麦首相哈特林和夫人、柬埔寨政府首相宾努亲王先后访问洛阳。1972年至1976年,洛阳市共接待外宾8091人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洛阳旅游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走向辉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