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吴晶 董豆豆)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历时8年组织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自8月12日至3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通用规范汉字表》采用计算机统计技术,从海内外几十个语料库中进行海量收集和筛选,最终收字8300个,按照字的通用程度划分为三级。字表发布后,社会各领域的现代通用汉字,原则上应使用表内字。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指出,根据统计,我国民众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字比较集中,能够覆盖书面语99.99%的约5200个字。
在此次《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中,人们取名时常用的一些异体字的存与废十分引人关注。在征求意见的汉字表中,曾被废除但人们仍在大量使用、禁而不止的51个异体字被“释放”并恢复使用。
例如,“喆”虽然这个字过去曾被“废除”,但因为它含有两个“吉”字,很多人在取名时,仍然坚持选用这个字。再如“淼”字也曾被“废除”,但许多老百姓还是喜欢选择“淼”字当名字。
“恢复使用这些异体字表明我国在语言文字政策上的人文关怀。”李宇明说,“今后我们对异体字不再简单地‘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仍然有明确要求。”
李宇明强调,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国家文字政策的体现,关系到国家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及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从2001年开始,有关部门已先后召开各类会议80余次,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3000多人次对字表修改了90余稿。
针对繁体字恢复和类推简化问题,研制组也进行过反复的研讨,最终确定原则上不恢复繁体字,将类推简化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字表以内,允许字表以外的字有条件使用,但不类推简化。此外,我国在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同时编制了《简繁汉字对照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强调,《通用规范汉字表》在研制过程中还同时建立了“教育科普综合语料库”(404万字)、“儿童文学语料库”(570万字)、“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语料库”(560万字),有利于中小学语言文字教育的规范。
据悉,《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及有关材料将登载在《中国教育报》和中国语言文字网上。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信函和传真等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育部已于12日公布收集意见的电子邮箱gfhzb@moe.edu.cn;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通用规范汉字表》意见收集组,邮政编码:100010;传真:010-6528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