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平福(左二)与村民商讨村务。 |
|
近日,我们到嵩县木植街乡采访,82岁的老人孙平福,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
孙平福是嵩县木植街乡大力坡村人,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1946年10月12日,他见到解放军队伍经过自己村庄,不进村,不抢粮,不抓鸡,和以前见过的部队完全不一样,他就想参加这支队伍。当时他只有十几岁,还是家中的独子,为了建立新中国,当家做主过上好日子,第二天,他趁到木植街买盐的机会,和小木沟村的陈疙瘩一起参加了解放军。
1947年9月,孙平福参加了解放嵩县的战斗。嵩县解放后,他又参加了嵩县剿匪,1948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与土匪高茂斋的战斗中,他腿部受伤。伤好后,他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结束后,又随部队回到嵩县。1949年1月,从洛阳南下,他参加了渡江战役,后继续南下,在南下的路上度过了国庆节日。
老人告诉我们:“那个时候,几乎天天行军打仗,有时几天都吃不上一顿热饭。淮海战役时,连续17天没有吃过饭,靠吃炒面充饥,喝城壕里的血水解渴。我大难不死,活到今天就是最大的福气!”
1954年,他在河南省公安总队直属中队三连当副排长。为响应国家深入农村,搞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号召,他转业回到阔别8年的家乡。
但刚刚安定下来的家乡还很贫穷。为了改变家乡面貌,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党员职责,不忘自己回乡时领导的嘱托。村里吃水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担任村民兵营长的他带领全村人开始修水库。他组织群众开山炸石,日夜不停,经过奋战,水库修成了。他又带领群众开山修渠。他家那里地处外方山区,山陡石头多,修水渠难度很大,他和群众吃住在工地,日夜奋战,很长时间都不回家。那个时候他的孩子还很小,他也顾不上照顾。
后来村里要修公路,修公路最艰巨的任务是在木植街的汝河上架桥,那个时候的桥主要是用石头垒成的。他负责石料供应,天寒地冻,他带头下河破石头,在他的带领下,全部所需的石料按时保质供应。1983年,他被评为县里和洛阳地区的劳动模范。
说起村干部的工作,他说:“咱是当兵打仗出身,只要任务交给咱,想啥办法也要完成。咱是党员又是干部,就应该比群众多干多作出牺牲。”
1985年,年事已高的他从村干部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可组里没有组长,群众的许多事情无法解决。他就又挑起村民组长这个担子,一直干到现在。他办事公道全村有名,近几年,他也感到自己年龄太大了,干不动了,但几次选举,村民们还是选他。
今年82岁的孙平福,快乐地干着最小的官,管着许许多多的事,仍然在履行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职责。 本报记者 高山岳 特约记者 罗孝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