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声音·新闻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禁止酒驾标语不能太血腥太吓人
板凳费是医疗资源
商品化的又一标本
语丝画解
思想火花
为“板凳费”把脉
电视购物怎一个“黑”字了得
强收板凳费是趁“病”打劫
不同凡响
洛阳经济开发区午桥小区 
建设工程监理、施工招标公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部分产品成本仅为售价一折,话术推销“死缠烂打”,广告包装是最重要一环,电视台沦为帮凶
电视购物怎一个“黑”字了得
各种山寨产品
天花乱坠的广告
美女亲自示范
路人“证明”效果
  电视购物在中国无疑是会令大多数人产生疑虑的,在很多人眼里,电视购物就像个毒瘤,里面充斥着各式各样肮脏的把戏:虚假宣传、售后虚设、暴利敛财……电视购物的黑色利益链到底如何形成,又为何屡禁不止?

  号称“天然真钻”的钻石成本只有区区几元钱,所谓“真金”其实根本检测不到金……今年7月中旬,北京市消协再次曝光电视购物欺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

  据悉,广电总局正在制定一项针对电视购物节目的监管规定。广电总局称,要加强电视购物节目的制作管理,各类电视购物节目应由合法的播出机构和节目制作机构制作。“如果最终采取此种监管方法,电视购物广告中的虚假表述将会从源头上得到遏制”。

  那么,电视购物的黑色利益链到底如何形成,又为何屡禁不止?广电总局这项新的监管规定又能否有效地对其进行遏制?《北京晨报》记者日前费尽周折联系到一位业内人士,从而了解到其中层层黑幕。

  部分产品成本仅为售价一折,美容减肥疗效都是电脑杰作

  要问这电视购物的利润有多大,说出来可是十分惊人。据电视购物包装公司的工作人员刘柳(化名)介绍,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做电视购物。一般做电视购物的产品是没有渠道营销,从厂家直接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而媒体费用则要摊在运营成本中。如手机、笔记本之类的电子产品,实际成本不会高于4折,而美容减肥类的产品更为暴利,成本多在1折左右。

  电视购物产品的质量到底如何?那些极具夸张之能事的现身说法到底有几分可信?比如说,原来脸上的雀斑在用过产品后一下子就能消失了?

  刘柳说,这实际上都是广告片制作中运用的“手段”。以美容产品为例,观众经常可以看见一个脸上长满了雀斑的女人出来哭诉多年来的痛苦经历,然后话锋一转,自从用了××产品后,脸上的斑不见了,电视画面中也就随之出现这个女人光滑的脸。实际上,这些都是广告制作中通过“化妆”或“电脑处理”完成的,“有时候,我们会请来化妆师,照着一张有雀斑的人脸照片给模特上妆,而后再把雀斑妆洗掉。”刘柳说。最吸引女孩子的减肥类产品猫儿腻更是频出。这类产品惯用的造假手段就是用电脑软件修改照片。高矮胖瘦都可以根据要求调节,先将正常照片录入到电脑,再使用PS软件进行加工修改,胖瘦就轻易地比对出来了。

  话术推销“死缠烂打”,二三线城市受众上当最多

  如此高额的利润、虚假的宣传,在经媒体的频频曝光后却依然如火如荼地播放?这些产品还会有人相信吗?谁能来购买呢?

  刘柳说,其实电视购物的真正受众来源于国内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人口占国内城市总人口的40%,而这些城市相比于北京、上海等地信息又相对滞后,一些“名牌”、“高科技”、“最前沿”的东西往往传播速度缓慢,这些城市中的居民对此有着较大的兴趣和需求。

  连日来,记者在看过内蒙古卫视、青海卫视、四川卫视、安徽卫视等多个频道的电视购物节目后,亲身体验了电视购物的销售环节。在分别拨打了美容、丰胸、瘦身等多个产品后,记者发现,这些电视购物接线员无一例外地会告诉你:现在是广告中,电话太忙,稍后我们会给您回电。刘柳说,这也是电视购物为了在短时间内接到更多电话、留存到更多信息而选择的一种技巧。

  在拨打电话后不久,记者无一例外地接到了销售人员的回电,对方在电话中亲切热情,极力向你推荐“机不可失”。“你的产品质量能保证吗?”记者问。“当然能,我们的产品质量是权威部门检测的,完全有保证。”“那送货上门时能先检查再付费吗?”记者问。“姐,您还真挺大方的,这丰胸产品一般人都不好意思检查的。”销售人员避开核心问题和记者开起了玩笑。而当记者表示还要考虑考虑后,销售人员马上变得迫不及待。“难道您不想让身材变得挺拔美丽吗”、“您现在还犹豫什么呢,赶紧订一套吧,您家的地址是×××”……

  刘柳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电视购物销售人员惯用的“话术”,往往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已经设定好了,他们往往还会在说话之前先自报工号,以增加“可信度”。

  广告包装是最重要一环,瞄准消费者“八大心理”

  刘柳告诉记者,实际上电视购物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广告制作,广告制作能否抓住受众心理是这个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完整的电视购物产品广告片一般要包括产品展示、外观、功能介绍、使用心得、附加价值等环节。广告片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主持人以什么样的风格出场,专家、消费者如何现身说法,语言的描述等都是精心设计的。

  刘柳说,设计这些环节都是基于消费者的“八大消费心理”。所谓“八大消费心理”包括面子心理、从众心理、推崇权威心理、爱占便宜心理、害怕后悔心理、心理价位、炫耀心理、攀比心理。比如说电视购物中广告片经常提到的“现在购买赠送价值××元礼品……”这就是基于消费者爱占便宜心理而设计制作的;再如常提到的“全球已有百万人在使用……”这样的话就是基于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而设计;“拥有这款手机,您就拥有了华丽尊贵……”这是基于消费者喜好炫耀的心理而设计。

  “广告公司的工作就是天天琢磨这些话,看怎么说最贴切、最有效果,即使是些不怎么样的产品,经过精雕细琢的语言、夸张的现身说法、环环相扣的环节也一样可以变得很‘上镜’。很多人最终就是被这些产品华丽的外表给蒙蔽了。”

  电视台贪图暴利沦为帮凶,亟待出台行业规范

  面对频频曝光,电视购物依然坚挺地出现在各卫视的荧幕上,这背后的原因似乎就不言而喻了。

  “中国有80%的电视产业资本来自于广告费。”刘柳说,一般情况下,国内的一类卫视,如湖南、浙江、安徽等电视台,白天时段的电视购物收费能达到6000元/分钟,即使是午夜时段费用也要在1000元/分钟左右;三类卫视,如内蒙古、青海等电视台,白天的收费在2000元/分钟,午夜阶段能降到500元/分钟左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认为,电视台要靠广告养活,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电视购物的鱼龙混杂,而这些暴利实际上最终会转嫁给购物者。

  相比之下,电视购物在发展较早的欧美国家早已司空见惯,并且比较规范。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电视购物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一个重要渠道。“电视购物在国内是有市场的,但是缺少规范的操作。”很多业内人士这样表示。此前,中国电视购物研发中心主任曾静平曾表示,正在起草的《中国电视购物行业标准》,将考虑对明星代言实行备案,以使其对购物节目中自己说的话负责等。无独有偶,近日,有媒体报道,广电总局将对电视购物进行监管,采取给电视购物企业颁发牌照的方式严格准入,同时正在编制中的还有《电视购物节目标准》,有望于年内出台。无疑,行业标准的出台将对促进电视购物健康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禁播令”为何形同虚设

  电视购物在中国无疑是会令大多数人产生疑虑的,在很多人眼里,电视购物就像个毒瘤,里面充斥着各式各样肮脏的把戏:虚假宣传、售后虚设、暴利敛财……这些黑暗的词让一个在欧美国家健康运行的销售模式在中国变得极为畸形。

  2006年8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对五项电视购物颁发了“禁令”,意在对行业进行整顿,然而,人们吃惊地发现,这五类电视购物依然频繁出现在各个卫视中,“禁令”变成了一纸空文。

  原因何在?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在中国,还没有一套健全的法规得以制定和实施。这导致整个行业没有入市门槛,为了谋取利益,很多没有资质的企业加入到这个阵营,结果“井喷”的发展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让这个行业的生存遭遇质疑,变得艰难。

  日前,又有消息传出,广电总局要出台《电视购物节目标准》,对电视购物企业严格准入。我们当然不怀疑相关部门的作为,但是我们更担心的是,这部标准中有哪些真正行之有效的执行手段,来确保它本身不会继续成为一纸空文?

  (据《北京晨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