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8版:文体新闻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蔡家军”成了“菜家军”
我叫白雪
我是冠军
王珞丹出演
电视剧版女主角
博尔特三金到手
《北平战与和》
今晚在央视开播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在我市上映
“东方红665”:洛阳与汽车结缘
鲁能重登榜首
建业排名第三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24 日 星期    【打印】  
1966年8月16日,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一辆崭新的“东方红665”载重汽车驶出一拖厂房。这一天,我国结束了不能生产越野载重汽车的历史——
“东方红665”:洛阳与汽车结缘
本报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张智磊
  1979年拍摄的“东方红665”汽车在山区行驶。         记者 高均海 据资料翻拍
  享受着“汽车时代”带来的舒适与快捷,你是否知道,早在43年前,我们这座城市就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九载春秋孕育一个新车型

  如今,40岁朝上的一拖人,都不会对一个分厂的名字感到陌生。它就是665分厂——“东方红665”越野载重汽车的诞生地。

  1966年初,根据国家计委和八机部的指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决定设计生产轮式五吨级越野载重汽车。

  汽车厂是当年5月在原停建的第二铸铁厂基础上改建的,因此被命名为665分厂。《一拖厂志》记载:这个项目总投资950万元,年生产1000辆汽车,外加20吨配件。

  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的罗士瑜老先生,当时是“东方红665”汽车的总设计师。罗老回忆道:“那是个激动人心的创业年代,为了抢时间设计出高水平的载重汽车,一拖集中了相当一批工程技术人员投入设计工作,并拟订出了十几种技术方案。”

  仅用5个月时间,一拖设计处就在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下,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国国情完成了汽车产品设计。1966年7月1日,一拖装出了3台发动机;8月16日,试制出了第一台样车。在北京、郑州和洛阳地区(嵩县)完成汽车1万公里性能试验和1.5万公里可靠性试验后,“东方红665”汽车于1970年开始批量生产。

  有人曾统计,“东方红665”汽车上的零(备)件(含油泵、发动机、底盘、外协件、标准件等)共有3702种、1.926万件。665分厂的加工任务十分繁重。

  由于受 “文化大革命”干扰,1976年以前的7年里,“东方红665”汽车年产量徘徊在200辆到250辆之间。粉碎“四人帮”后,665分厂的生产逐步走上正轨,汽车产量连年增长,质量不断提高。1983年产量达到284辆,1984年升至415辆。

  通过一些资料图片,我们看到了外形硬朗、高大威猛的“东方红665”汽车,这款诞生在洛阳的汽车“个性十分鲜明”:载重量为公路行车10吨,越野5吨;轴距3890毫米,离地面390毫米,转弯半径最小10米,载重5吨可爬行30度坡;过硬底浅水最大涉水深度l.2米;最高车速每小时81公里。

  到1984年,一拖又先后试制出了林业用车、绞盘车、汽车吊车和翻斗车等一系列变型产品。

  在此期间,“东方红665”汽车在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经受了一个月的寒区试验,最低温度为零下40摄氏度;在云南省元江地区进行了热区试验;在青藏高原行程3万公里,进行了适应性、经济性、机动性和可靠性试验。

  1985年2月5日,经国务院等部门组成的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复,同意“东方红665”越野载重汽车设计定型。

  “车身喷漆靠自然风干”

  77岁的曹福良身体非常健康。这位老人亲身经历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峥嵘岁月。

  1954年,曹福良从上海客车厂援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8年,他从长春一汽调至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一直从事油漆喷涂工作。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卡车、第一辆轿车、第一辆拖拉机、第一辆军用越野载重汽车、第一辆704式坦克等的喷漆工作,均出自其手。

  曹福良说,1958年4月,他从长春刚到一拖时,厂房还只完成了一个外壳,内部正在安装设备。他负责总装车间的涂装线,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上的漆,全部都是手工喷出来的,“那时候涂装设备还没有安装完”。

  当时,困难太多了,不是那个不合适就是这个不合适,所有的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曹福良回忆道,那会儿有个说法——“没有专门设备,却有万能工人”。

  曹福良说,最糟糕的是厂房里是土地面,在这样的环境里作业,喷漆效果肯定不好。“于是,大家就在地面上洒上水,搭个棚子,防止灰尘落在车身上。喷好后,又没有烘烤设备,只能靠自然风干”。

  上世纪60年代,我们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技术也落后。“东方红665”汽车的制造仿照了很多国家的军车,底盘仿照了法国的GBC越野汽车,发动机仿照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太脱拉风冷发动机。

  “但外观我们没有仿造,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刚开始的时候,汽车轿厢全是自己设计手工打造,其间经过好几次改变才最终成型。”曹福良说。

  保卫祖国立战功

  1966年8月16日,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第一辆“东方红665” 载重汽车驶出一拖厂房,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越野载重汽车的历史。

  “东方红665” 越野汽车试制成功,是当时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件大喜事。样车一开进北京,立即受到叶剑英、谭震林、余秋里、张爱萍等领导同志的检阅,他们纷纷向一拖表示祝贺,要求一拖加紧准备,早日投入批量生产。

  回忆起这段光辉岁月,罗士瑜老人自豪地说, “东方红665”载重汽车,除了电器、玻璃和橡胶件外,全是一拖自己制造。

  这款汽车采用风冷技术,具有在高温、低温、沙漠、沼泽、缺氧的恶劣环境下运行的特点,非常适合军队装备。几十年来,一拖为军队提供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军车,为军队的装备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军用重型越野汽车虽然只是一种运载工具,但在各国武器装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大量用于牵引重型火炮,是炮兵的重要装备;另一方面它还是导弹、雷达等武器和作战器材的主要运输工具。

  1966年以前,在中国的汽车产品中,重型军用越野汽车还是空白。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重型火炮的牵引车有两种:一种是当时比较落后的60式履带牵引车;另一种是进口的轮式越野汽车。

  然而,使用履带车牵引轮式炮既无法发挥履带式车辆的越野优势,在公路上行驶时速度又赶不上汽车,而且对路面的破坏也很严重,同时,进口车辆价格昂贵,国内又缺乏零配件,不能适应战备的需要。

  “东方红665”越野载重汽车的面世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作为我国生产的首个使用风冷发动机的军用车辆,它可以在缺水地区使用,同时也能避免在寒区作业时发生冷却液冻结不易启动和在热区使用时水箱“开锅”等情况的出现,因而满足了部队对各种气候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东方红665”越野载重汽车主要装备陆军炮兵部队,用于牵引130毫米加农炮、152毫米榴弹炮等师属火炮。1979年2月,作为152毫米榴弹炮的牵引车,它们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此后还随炮兵部队参加了中越边境地区作战。让曹福良欣慰的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东方红665”汽车表现优异,“我们的载重车有200匹马力,马力大,在越南时很多别的车涉水熄火,我们的车没问题,前面推一辆走,后面还能再牵引一辆”。

  经受了战场血与火的考验,立下赫赫战功的“东方红665”成为官兵们的最爱。大家说:这款车功率大,越野性能好,启动快,操作轻便,使用可靠,与法国贝利埃公司生产的GBC越野车不相上下。

3上一篇  下一篇4